杨广到达涿郡后又不过十日,来护儿的海军人马也全部回到了东莱,就地休整驻扎。来护儿、周法尚、萧铣、崔君肃等主要将领和文官则换上快马兼程赶到涿郡面圣,一是谢恩,二是听候质询。
来护儿、周法尚面圣没遇到什么麻烦,无非是杨广说了一些抚慰的言语,让他们继续好生努力,来年再建奇功。来护儿这半年仗打下来,虽然也折损了五万隋军,但是杀敌超过了十万,俨然是隋军各路大军中表现最为耀眼的一支。
最后。面圣即将结束的时候,来护儿只是小心翼翼地向杨广奏明了一句:因为大军撤回时,留在高句丽的存粮犹然够十万大军吃两个月的。他考虑到海路风涛险阻。运输不利,水师千辛万苦把粮食运到高句丽。再原路运回来,着实浪费太大。而若是不运回,大军撤走后粮食落入高句丽人之手,也纯属资敌。所以行军司马萧铣谏言在高句丽近海寻一处岛屿,屯兵屯粮,一来把海军余粮移囤到那里,二来留下数千兵卒虚监守备,还可以安置此前萨水之战中救出来的伤兵。并且进一步收拢在高句丽境内逃窜的大隋官兵。
杨广并没有当面对来护儿的这个奏陈做出表态。他心理上还是很倾向于这种在敌后楔入一个钉子的做法的,只是具体的事情,他准备一会儿再问萧铣。
……
“真是没想到,爱卿还有统领水师之才。朕真是越来越看不透你了。果然弓马骑射要靠北人,水师海战还是要靠吴人啊,这算不算是无师自通。”
萧铣觐见的时候,迎来的首先是杨广的一番感慨于赞许。确实,自从浿水之战胜利以来,萧铣也立了好几次军功了,但是因为海途远隔。杨广还没亲自接见过萧铣,也没有正式给予过封赏。居然在浿水两战之后,最后回程之前还捞了一个皮岛海战的大胜。杨广怎能不觉得感慨呢。
“孩儿只是颇有巧思,因势利导而已。也是敌我众将皆不曾有机缘习水战,被孩儿取了巧。‘世无良将,遂使竖子成名’而已。”
“世上当真是有生而知之者,不可不叹——来护儿说,最后留军万余在皮岛屯驻固守,也是你的主意?此事虽然有专断之嫌,却也是为国谋国,你也不必往心里去。朕自然会追认。不过那里留守的兵马究竟果是何处聚拢、粮草军需可支应多久?便不怕高句丽人上岛围剿么?”
“好教父皇得知,来总管此前余粮。尚够十万大军支用两月,若是只留下万余兵马。则撑持一年都不成问题。所留士卒,东莱军约有数千,其余还有数千都是萨水战败后左侯卫为主的溃兵,也有别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