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说铜比曲辕犁还要重要百倍,是因为没有曲辕犁,也只是耕作效率低一些,并不是不能生存。
而缺少铜的话,则是非常要命的,甚至可以直接天下大乱!
这个时代,铜是主要的货币材料,可以用来铸造钱币。
自从三百年前,汉武帝推行五铢钱以来,铜铸的五铢钱,便成了通用货币。
但是几百年下来,虽然年年都在铸钱,然而市面上流通的铜钱,却越来越少,甚至引起了钱荒。
因为随着财富的流动,钱币大多都汇聚到了世家大族、王侯将相和豪强商贾的手中。
并且豪强们虽然掌握了大量的财富,却并不拿出来,而是储蓄起来。
因此明明豪强们家中,钱币堆积如山,市面上却没有钱可以流通。
再加上汉代有厚葬之风,帝王将相、世家豪强们下葬,往往要陪葬品丰厚,金饼都是一箱一箱的,钱币更是堆积如山的陪葬。
因此,虽然年年铸钱,钱却越来越少。
而过去的一些可开采和容易开采的铜矿,也开采差不多了,没有足够的铜来铸造新钱。
这个问题,甚至在西汉末年就出现了,后来王莽新政,想要纠正这个问题却失败了。
而西汉末年的连年大战,使得人口死伤无数,帝陵和大墓也被盗掘无数,大量陪葬的钱币重新出土流通。
再加上许多势力败亡,财富被胜利者获得为战利品,用来封赏将士、购买军资,重新流通。
才使得东汉初期,钱币恢复了够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再度重复,东汉后期也闹起了钱荒。
为此,汉末直到三国时代的当权者们,都不得不连出损招。
比如汉灵帝时期,卖官鬻爵,将官职明码标价,看似昏君手段,其实是因为缺钱而被逼无奈。
没有钱币的流通,经济便会堵塞、崩溃,天下便会动乱不安。
灵帝卖官鬻爵,也是为了从那些掌握财富的世家豪强们手中把钱抠出来,挽救大汉的国运。
而那些抠门到宁愿把钱放到烂也不拿出来花的世家豪强,也只有在买官上愿意花钱,汉灵帝便是精准狙击了豪强们的这一点。
比如太尉这等三公之职,也都能拿来卖,标价五千万钱。
当然,首先购买者得有成为三公的资格,才能竞标。
而曹操之父曹嵩,作为宦官的养子,原本是没资格做太尉这等三公之职的。
但是曹嵩却豪砸一亿钱,以两倍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