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树林中砍出了一块巨大的平地,树根也被挖起来带走了,土地被翻得松软,肥沃的土壤看得所有工人都直流口水,这么好的地,他们在别的地方都很少见到呢。
两条长长的石子路也被建了起来,一条是从上海绿洲的中心延伸向嘉善绿洲,另一条则是延伸向苏州……上海绿洲的位置很完美,不光紧靠着伊云的领地嘉善,同时也紧挨着繁富裕的苏州,将来必定可以通过苏州得到大量的商机。
大量的圆木被捆上了骆驼车,从两条新铺好的道路运向嘉善和苏州,再运到各个城市去交易。由于伐木区紧靠着黄浦江,伊云又想到了一个新的赚钱花样,他叫罗腿毛把船从金山码头调了过来,通过黄浦江进入长江,把木材运到南京……这样可以使从南京过来的商人减少运输压力。船运当然比车运要快得多,借此机会,伊云赚了大笔的运输费。
没过几天,李华梅和带着一群宁波的海商来了,她们中的一部份人也加入了运送木材的工作,大发运输财,另一方面,船只一多,就必须要一个港口了。
海商们都是有着丰富经验的人,他们驶着船沿着上海绿洲的海岸线行驶了一阵,勘察沿岸的情况,选定最适合建设港口的地方,最后选定在黄浦江入海口北边一点点的位置建立一个港口。
这个港口命名权当然在伊云手上,伊云毫不犹豫地将之命名为“吴淞港口”。
由于伊云允许出资修建港口的商人今后免费在此停泊,并且拥有优先采购权和销售权,许多海商纷纷自掏腰包,出钱出人力修建港口,没有多久时间,一座巨大无比的港口就建设了起来。这个港口修建得十分气派,码头海岸线长达两百多米,搭建了许多浮台,各种类型的船坞,针对大船小船中船都有专门的码头可用,可以同时停泊数百艘海船也不显得拥挤。
没有人比海商们更懂得怎么样的码头最适合商人,他们自己建造的港口,比宁波的官办港口更加专业,不但宽阔,而且坚固,大型的货车在码头的木桥上移动也不会出问题,还有专门的小商品交易区和大型商品交易区,省去了像宁波码头那样还要靠中介来介绍业务的麻烦,大家直接到交易区里,就得找到相应的商品。
在交易区里,又按商品的种类分门别类,例如丝绸制品交易区,陶瓷交易区,茶叶交易区……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分门别类,极大地便利了商人们的活动。
数曰之后,港口也终于落成了,虽然这个港口暂时还没有什么商品流通,但是伊云知道,这里很快就会发展起来的,在另一个世界的历史里,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