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十三章 商鞅那是以死明志(2 / 3)

。”

“孤自然知道,那么辰儿,你认为商君为何选择死亡呢?”

“老爹你这是要考我吗?我认为以商鞅当时的地位,他完全有能力铲除所有对他不满的贵族,甚至是太子!

春秋战国时期,权臣诛杀异己,擅立傀儡君主的事,多了去了。

如田氏取代姜氏统治齐国,晋国的智、韩、赵、魏家族瓜分晋国,秦国秦献公也是靠大臣诛杀前国君而上位。

在这个时代,商鞅变法,使奴隶平民得爵位,受大部分人的支持,他要想篡位,是轻而易举。

但是他没有,他宁肯用自己的死,告诉所有人一件事。

那就是“法治”,任何人不得不依法!

君王保有权势没错,但是要赢得人心,就不能毫无顾忌,就必须要通过合理的证据收集,审判,顶罪去处理。

决不能凭君王心情状态,就对臣子进行处罚。

臣子犯错,根据法律规定,执行相应的惩罚。

臣子有重大贡献,也要依据法律制定的奖励措施,不能君王一高兴,就乱赏。做任何事都有一个规定好的标准。

这样才能让所有人信服。

商鞅这是以身死为大秦所有人种下依法治国的理念,也才有了现在强盛的大秦。”

嬴政没想到赵辰对商鞅的评价这么高,不过这说的也是事实,大秦能有现在,商君功不可没。

“老爹你想想,儒家是不是就不能做到这一点呢?

儒家之下,君王对于功臣,也许君王一高兴就重赏。

而如果过段时间其他人,也有同样的价值功劳,可惜君王心情不好,就赏得少。

处罚时,也是由君王心情决定,所以导致的就是臣子的不服,凭什么他得的比我多?或者凭什么我就要受到这样的惩罚?

这也就是法治与人治的显著区别之所在。

当然,法家也不是最完美的,只能说,它适用于春秋战国这个时代,相对于儒、墨、道的治国思想,它更优越。

毕竟现阶段君主无形中的权利是很大的,即使君主实际上没什么权利,但名义上都必须打着君主的旗号,

才能使天下人诚服。

法家法律的制定,也是由君王与大臣定义的,所以当时无论哪家的思想,对于君主都是没有具体约束。

儒家,拿道义来约束君王,如果你不行仁政,就会亡国;

墨家,拿鬼神来吓唬君王,如果你不爱人民,上天就要惩罚你;

道家,用无争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