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36:朱元璋:短短几句话,就让国力稍有提升?(2 / 3)

愣在原地。

他学习儒家很久了。

可以说,儒家的经典奥义,朱标基本上都明白。

冷不丁的听见朱雄英的说法,顿时愣在原地,这是被吓到了。

这是因为朱标只是明白儒家奥义,并没有深入的去研究。

若换做是一个大儒,此刻怕是已经道心破碎,世界观重组。

但......这并不妨碍朱标觉得朱雄英很厉害。

“所谓知行合一,你们就当是一个道理,其意思其实很简单,此处暂且不提。”

朱雄英不急不忙道:“再来说说内卷的问题,中华大地很大,就算到了王朝末年,也有很多荒地闲置,却无人去开荒。”

“这其中,就涉及到王朝各方面的原因,相信两位比我更懂,在此我就不赘述了。”

朱元璋与朱标自然懂王朝末年面临的情况,在这个时候,史书上记载大多是皇帝昏庸。

可现实真的如此吗?

并不是。

归根结底,是因为整个王朝都腐烂了,自上而下的革新,只会遭受庞大的阻力。

想要改变现状,就必须自下而上的进行!

推翻腐朽的王朝,建立新的王朝,然后稳定百年,再次变得腐朽。

如此,循环而已。

所以......朱元璋和朱标对此人接下来的说法很好奇。

天下这么些年,聪明人也不少,但面对这个情况,几乎无人能够去解决。

“提高生产力,并改变现有的结构组成,让天下人都可以有出路!”

听见改变现有的结构,朱元璋深深的看了朱雄英一眼,但也没太在意。

他问道:“提高生产力是什么意思?”

朱雄英语不惊人死不休,“所谓提高生产力,便是以极少的人从事农业,便可养活亿亿人!”

“不可能!就算粮食产量再高,可吏治不行,一切皆是枉然。”朱标摇头道:“一旦官员士绅贪腐,百姓该穷困的还是会穷困,所以朝廷是否圣明,才是最重要的。”

被朱标反驳,朱雄英反而笑了,“所以,读书人的思想需要去改变,要让他们知道,这世界上不仅有圣贤书,还有广袤的天地,等待着他们去探索。”

朱元璋与朱标不同的点在于,朱标还在思考方法的可行性,而朱元璋已经在思考怎么做了。

于是,朱元璋问道,“想要开始改变,从那一点开始着手?”

“重开科举!”见老爷子这么上道,朱雄英笑道:“科举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