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35:好大的胆子,竟说咱的国策错了?(2 / 3)

知道怨天尤人,却忘记了圣人要求的骑射。”

“毕竟,只需要记得圣人说过的话,并将其挂在嘴上就行了,又何必去在乎圣人为什么说那些话呢?”

听到这里,朱元璋与朱标纷纷陷入沉默,开始思考。

在朱元璋的意识里,他感觉天下读书人就是如此。

曾经,大明也是有科举的,为何后面又停了?便是因为朱元璋觉得这些人不堪大用。

就好像推行农耕的官员,本身不懂农耕;负责判案的官员,却不能明察秋毫。

这些读书人,一旦下乡,不是被士绅蒙蔽,就是与士绅同流合污了。

如此,不正是朱雄所言,大多数读书人,直至其然,不知所以然。

朱元璋思考的时候,朱雄英的话语仍在继续:“这其中,难免会有感到痛苦,感到迷茫的读书人,他们找不到出路,便整日借酒消愁,抱怨朝廷不公。”

“这些,统统都是路径固化的原因。”朱雄英语不惊人死不休,“圣人之道,教化万民,但同样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打个比方,我的火药配方,两位居士觉得如何?”

一提起火药,朱标忙道:

“那自然是极好的,就是军中用小神医你给的配方制造出的火炮却总是炸膛,却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让人很是苦恼。”

“你看,这就是知识的桎梏。”朱雄英淡淡说道:“其实解决问题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用更好的钢材。”

原来你还藏了一手!

朱元璋深深的看了朱雄英一眼,顿时明白了这人的想法。

火药配方是教出来了,但后续造火炮,还得找这小子!

不过朱元璋也不恼,毕竟有本事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个性的。

但朱标却按捺不住了,兴奋道:“请小神医告知,如何造出更好的钢材?”

“造好的钢材,我有方案,此事简单。”朱雄英说到这里,话锋一转,道:

“可若是大明有读书人研究火药,研究钢材,并以此为官。大明此时是否早已经拥有了威力强大的火炮,横扫了漠北?”

这番话,听得旁边的侍卫与宦官冷汗淋漓。

这人太大胆了!

造火药,一般都是匠户。

可读书人是士,士怎么可能为匠户贱事?

士农工商,各大职业,都是安排好的,此乃国策,此人竟敢妄言国策?

朱标见朱雄英不愿多言,便不再追问,毕竟他是仁厚的。

可朱元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