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所以,这一次,李世民绝不能妥协,态度必须要强硬。于是,李世民派人前去问责苏威,以讥讽的口吻数落道:
公隋室宰相,危不能扶,使君弑国亡。见李密、王世充皆拜伏舞蹈。今既老病,无劳相见。 (《资治通鉴》)
苏威怎么也不会想到,李世民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居然这么有主见。苏威本来想倚老卖老一下,抖一抖威风,没想到栽了个大跟头,在李世民这儿不好使。等到唐军班师返回长安后,苏威又提出想要面见唐高祖,没想到再次遭到拒绝,吃了一个闭门羹,从此无人问津。
唐高祖为什么拒见苏威?原因很简单。此时的唐王朝,已经入主中原,一统天下势不可挡。因此,李唐王朝需要在天下人面前,树立一种道德标杆:忠孝仁义。显然,苏威这种不倒翁,远远达不到忠孝仁义的道德标准。即使苏威历经三朝,德高望重,唐高祖也不打算继续重用他了。
不久,苏威卒于家中。由于苏威年老多病,又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困顿,而且还没有恢复官爵。因此,等于是说,苏威是在贫困交加,疾病缠身之中死去的,享年八十二岁,也算寿终正寝了。
进驻洛阳之后,李世民趁着闲暇之余,特意参观了前隋遗留下来的宫殿建筑。众所周知,隋炀帝当初为了营建东都洛阳,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将洛阳建成了中国东部第一座国际大都市。因此,洛阳城中的宫室殿宇,也是修得富丽堂皇,美轮美奂,极尽奢华之能事。
当李世民看到这些奢华的宫殿建筑群时,回想起隋朝灭亡的往事,不由得发出感慨:“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难怪隋朝会二世而亡,如此众多且华丽的宫殿,不知道到底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一个国家,如果不懂得爱惜百姓,注定不会长久。“逞侈心,穷人欲”,正是隋炀帝身死国灭的原因之一。
为了铭记隋朝迅速灭亡的教训,也是为了杜绝唐军内部出现腐化堕落,贪图享乐的苗头,李世民下令,拆毁端门楼,焚烧乾阳殿,并毁弃了许多豪华奢靡的宫阙、门楼。与此同时,洛阳城中的诸多道场,一律废止,僧侣尼姑各三十人,就地遣散,让他(她)们全部回到原先各自的住处:
秦王世民观隋宫殿,叹曰:“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命撤端门楼,焚乾阳殿,毁则天门及阙;废诸道场,城中僧尼,留有名德者各三十人,馀皆返初。 (《资治通鉴》)
由此可见,从这个时候开始,李世民便开始在探索隋朝灭亡的原因,为什么隋朝会从空前鼎盛瞬间走向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