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告成!
正所谓双喜临门,就在河北归唐不久之后,好事再度降临到唐王朝头上。武德四年(621年)五月二十一日,王世充的徐州行台、杞王王世辩,以徐、宋等三十八州之地,向唐朝投降。至此,王世充在河南的全部领地、城池、州县,悉数纳入李唐的统治范围,河南地区终于平定。
在李世民大破夏军主力,攻取洛阳之后,唐军将士趁热打铁,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迅速收服河南、河北的全部地区,实现了唐王朝统一中原的战略计划,取得了东征洛阳的最终胜利。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攻取洛阳,平定中原,对于建国仅仅四年的李唐王朝而言,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这个胜利的消息,传至四海,大唐上下举国欢腾,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尤其是大唐皇帝唐高祖李渊,更是尤为兴奋。早在虎牢关之战刚刚胜利不久,唐高祖便迫不及待地写下手诏,褒奖李世民与唐军将士,并派尚书左仆射裴寂作为特使,前往洛阳,慰劳三军:
隋氏分崩,崤函隔绝。两雄合势,一朝清荡。兵既克捷,更无死伤。无愧为臣,不忧其父,并汝功也。 (《旧唐书·太宗本纪》)
从武德三年(620年)七月,唐军正式东征洛阳开始,到武德四年(621年)五月,王世充率众投降,河北全境归附李唐。李世民率领十万唐军将士,经过长达十个月的艰苦奋战,最终一举荡平了河南王世充的郑政权、河北窦建德的夏政权,两个中原地区最大的割据军事集团。
自此以后,中原、河北一带,基本为李唐所有。此战过后,唐王朝彻底控制了黄河流域,其势力范围,几乎囊括了大半个中国。大唐王朝一统天下的宏图伟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与飞跃。
东征洛阳,破郑灭夏的战役,是唐初统一战争中的关键一战,也是极为重要的一场战争。洛阳之战的胜利,对于李唐王朝的统一大业,具有重大意义。总结起来,主要有两大深远的影响。
第一,圆满地完成了唐朝入主中原的战略规划。
唐朝建国之初,为了一统天下,扫平群雄,唐高祖李渊制定了统一战争的总体方针:巩固关中、东征中原、再平江南。因此,唐王朝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先后消灭了陇西薛氏、河西李轨、山西刘武周等割据势力,巩固了关中地区的军事态势,为李唐大军挥师东征,剑指中原,解除了后顾之忧。
关中局势彻底稳定之后,唐朝立即向中原大举进军。因此,李世民亲率十万唐军,东征洛阳,经过十个月的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