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负在此一战,只要拿下窦建德,大唐就是最终的胜利者。
尤其是李世民的堂弟淮阳王李道玄,表现得异常英勇,为唐军将士做出了一个很好的表率。
淮阳王李道玄,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秦王李世民的堂弟,其父是唐高祖的堂兄河南王李贽,当时才十七、八岁的年纪。武德元年(618年),唐朝建立时,李道玄受封为淮阳王,并被授予右千牛一职。
不要看李道玄年纪轻轻,却是李唐宗室中一位难得的少年英雄,骁勇善战,久经战阵,是在战场上经历过生死的一位宗室将领。李道玄平生,最敬佩堂兄秦王李世民,十五岁跟着李世民出生入死,大破宋金刚主力于介休,率先登城陷阵,得到了李世民的赞赏,战后赏物千段,以示褒奖。
此次攻打洛阳,李道玄同样随军出征,频战皆捷。后来,李世民亲率三千五百玄甲军,奔赴虎牢关,截击窦建德主力大军,李道玄又追随左右。虎牢关初战,李世民以轻骑诱敌,与李道玄率领伏兵陈于道左,待夏军进入,大举出击,大破敌兵。可见,李道玄虽是李唐宗室,同时也是一位英勇的战将。
这一次,李世民率领玄甲军精骑,直攻夏军主营。唐军将士浴血拼杀,力战夏国军队,几乎每个人都视死如归,英勇无畏。不过,在这其中,表现得最为英勇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淮阳王李道玄:
淮阳王道玄挺身陷陈,直出其后,复突陈而归,再入再出,飞矢集其身如猬毛,勇气不衰,射人,皆应弦而仆。世民给以副马,使从己。于是诸军大战,尘埃涨天。 (《资治通鉴》)
两军激战过程中,淮阳王李道玄挺身杀入敌阵,冲击夏军背后,然后又返身杀出,紧接着重新突入,再入再出,犹如白袍小将一般神勇,风驰电掣,无人可挡,在夏军军阵中来去自如。
根据史书的记载,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李道玄身上所穿的铠甲,插满了羽箭,如同刺猬毛一样密集。好在,唐军将士的明光铠,质地精良,坚硬无比,寻常的箭矢,根本无法将其射穿。虽然李道玄身中数箭,却并没有受很重的伤。不过从另一方面,也能够看出,李道玄打得非常艰苦。
尽管如此,李道玄依旧勇气未减,弯弓搭箭,连续射倒数名敌兵。见到李道玄如此英勇,估计当时李道玄的战马受了重伤,李世民便把自己的副马,给了李道玄,让他紧紧跟在自己身边,兄弟二人并肩作战。
此时此刻,唐、夏两军主力,都相继赶到。窦建德的中军大营,成为了大战的集中焦点。双方展开了空前绝后的厮杀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