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十一章 两军对阵(1)——郑夏结盟(2 / 12)

很快,三国之中,便有一国,打破了这种平衡,谁呢?李唐。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世民率领十万唐军,东征洛阳,正式揭开了李唐王朝统一中原的序幕。而且,唐朝挥师东征,进攻洛阳,也间接敲打了一下王世充、窦建德二人。这次东征,让王世充和窦建德都各自感到了不安。

首先,最为不安的,当然是王世充。此次大举东征,唐军兵锋直指洛阳,并迅速席卷整个河南。一旦洛阳被唐军攻破,王世充的郑国,也将烟消云散。所以,无论如何,王世充肯定会死守洛阳。

其次,即使唐军真的攻下洛阳,尽收河南之地,就真能满足唐高祖李渊的狼吞虎噬吗?肯定不会。灭了郑国之后,李唐王朝的下一个目标,便是窦建德的夏政权,势必直取河北。因而,李唐东征洛阳,与王世充政权开战,难免会让窦建德产生不安,有一种唇亡齿寒的危机感。

必须要提及的一点是,在唐、郑两国的洛阳争夺战中,河北窦建德政权的立场,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这样讲,窦建德最终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洛阳之战的胜负,影响着中原总体战局的发展。

李唐与郑国的洛阳之战,打了将近大半年,陷入了长期的拉锯与相持之中。王世充虽然损兵折将,元气大伤,但依旧还在困守洛阳。唐军尽管连战连捷,却无法迅速攻克洛阳。究其原因,那是因为,两国实力均衡,难分伯仲。在这种情况下,窦建德的夏国,成为了唐、郑竭力争取的对象。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此时的唐、郑二国,犹如天平的两端;而窦建德则是一个重要的砝码。只要窦建德支持哪一方,哪一方的胜算就会更大一些,胜利的天平,就会向哪一方倾斜。李渊、王世充,都是绝顶聪明的人,当然清楚窦建德的重要性,自然要不遗余力地拉拢窦建德,争取第三方势力的支持。

战争初期,最先拉拢窦建德的,正是李唐王朝。武德三年(620年)八月,李世民率领十万唐军,刚刚进入河南,开到洛阳前线,李唐朝廷方面,就主动向窦建德抛出了橄榄枝。唐高祖李渊派遣使者,前往河北,提出要和窦建德结盟。如果窦建德答应和唐朝结盟,那么,唐军东征洛阳,将会顺利许多。

李渊为什么要和窦建德结盟?他有两方面的考虑。其一,唐高祖当然希望,能与夏国结成同盟,共同讨伐郑国,尽快攻下洛阳。其二,退一步讲,即使窦建德不答应与唐结盟,也不要和郑结盟,至少应该保持中立。

面对李唐主动要求结盟,窦建德会作何反应呢?这位夏王的态度,十分暧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