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的战果。
单从军事角度而言,王世充此举,简直就是一步臭棋。郑国目前的军事实力,的确不适合出城作战。当前,最明智的决策,应该是集中兵力,固守洛阳,凭借洛阳的城池坚固,抵御唐军,等待窦建德大军到来。
相反,王世充率军出城,正是李世民所希望看到的。如果李世民挥兵强攻洛阳,或许最终能够攻下洛阳,但也会付出极大的伤亡与代价。倘若王世充带兵出城,李世民便可布置兵力,将王世充的精锐消灭在城外,令其元气大伤,拿下洛阳会更容易一些。由此可见,两军在洛阳城外的血拼,即将开始。
转眼,到了武德四年(621年)。此时,唐、郑两军之间的洛阳攻防战,已经如火如荼地开打了!
武德四年(621年)正月,王世充率先向唐军发起进攻。前文说过,武德三年(620年)十月,罗士信巧施妙计,大破郑军,智取千金堡。夺取千金堡,使得此地成为牵制洛阳的一处军事要塞。故而,王世充将千金堡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无论如何也要从唐军手中夺回千金堡。
果然,刚一开年,王世充亲率数万郑军,就气势汹汹地杀奔千金堡而来,对千金堡展开了疯狂的反扑。看这架势,王世充是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攻下千金堡。李世民未卜先知,他早就料到,王世充肯定会反攻千金堡。正因如此,李世民提前布下先手,委派两员名将镇守千金堡,他们分别是行台仆射屈突通、赞皇公窦轨。
屈突通不用说,那是隋、唐两代功勋卓著的名将,久经沙场,以擅长守城而闻名。同样,窦轨也是唐军中著名的战将,从晋阳起兵到唐初统一战争,一直征战四方,军功赫赫。更重要的一点,窦轨还是李世民的舅父。所以,李世民留下屈突通、窦轨镇守千金堡,为的正是防备王世充反扑。
虽然屈突通、窦轨是能征善战之将,但毕竟势单力孤。面对王世充的数万大军,唐军渐渐不支,千金堡开始告急。没有办法,屈突通只好点燃烽火,向李世民求救,希望大军前来支援。
看到屈突通的求救信号,李世民并没有立刻出兵。这绝不是见死不救,李世民不愧是一位军事奇才,他判断,以屈突通的守城能力,肯定还能撑得住。此时按兵不动,反而能够起到麻痹敌军的作用,趁敌军松懈之时,再大举出击,从王世充背后包抄,断敌归路,或许可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终于,直到屈突通第三次点燃烽火求救,李世民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即刻率领数千玄甲军主力,倾巢而出,向千金堡挺进。由于李世民策马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