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等人一样,刘武周也是最先称帝的隋末群雄之一。
不过,实话实说,刘武周虽然得到突厥册封,之后又自立为帝。但是,他这个皇帝,纯粹就是一个“土皇帝”。他不像薛举,占据整个陇西地区;也不像唐高祖李渊,拥有关中、河东、巴蜀,后来更是统一西北,占据那样广袤的领地。反观刘武周,他仅仅占据了马邑、楼烦、定襄三郡,只是获得了山西以北的部分领地,还没有占领整个山西。
所以,刘武周若要高枕无忧地割据一方,舒舒服服地当一个皇帝,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频繁发动战争,占领更多的土地和城池。于是,刘武周称帝之后,立即马不停蹄,对外扩张,兵锋直指雁门。
雁门郡,是山西以北的重要军事边镇。当初,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巡行突厥,正是被突厥大军围困于雁门。如果一鼓作气,攻下了雁门,便会将其与马邑、楼烦、定襄三地连成一片,从而,直接对太原形成军事压力,犹如一把直插太原背后的利刃;到时候,直取太原,将是畅通无阻。
隋朝的雁门守军,万万没有想到,刘武周竟然和突厥串通一气。而且,歇都不歇,这么快,便率军兵围雁门。当时,驻守雁门郡的隋朝将领,正是先前被刘武周与突厥联手击败,只身逃回雁门的——雁门郡丞陈孝意。
陈孝意虽然打仗不灵,屡战屡败,却忠义可表。面对刘武周的大军围城,陈孝意选择了奋起抵抗。此时的雁门郡,俨然已是孤城一座。可是,陈孝意依旧组织城中军队,拼死守城,坚决不降刘武周。并且,趁着刘武周军队布置的漏洞,陈孝意主动出击,多次打败刘武周的军队。因此,这一仗,打得异常艰苦:
陈孝意悉力拒守,乘间出击武周,屡破之;既而外无救援,遣间使诣江都,皆不报。孝意誓以必死。旦暮向诏敕库俯伏流涕,悲动左右。围城百馀日,食尽,校尉张伦杀孝意以降。 (《资治通鉴》)
陈孝意率军血战守城,一方面,是为了拖住刘武周的大军;另一方面,则是在等待援军。守卫雁门期间,陈孝意不断派出信使,前往江都,向隋炀帝求援,希望朝廷可以发兵救援。但是,一拨又一拨的使者派出,江都方面,却始终没有回应。至此,陈孝意彻底对外援绝望了。
外援显然没有任何希望,陈孝意决心以死报国,与雁门共存亡。据说,陈孝意每天对着皇帝敕书、诏令,痛哭流涕,左右之人,无不动容。刘武周围攻雁门,将近一百多天,城中粮食耗尽。最终,陈孝意手下的一个校尉张伦,发动哗变,杀害了陈孝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