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军袭破桃林县后,裹挟城中百姓,直入南山。同时,李密派人通知张善相,希望到时候可以出兵接应。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张善相到底有没有接应李密?不过,按照常理推断,张善相应该没有接应。几乎所有人都看得出来,李密此行,必死无疑,张善相也不例外。
或许,李密叛唐之际,张善相可能还处于观望状态。可是,自从李密命丧熊耳山,张善相便立刻做出了抉择。此时的天下大势,已经十分清晰。大唐刚刚取得西线大捷,一举消灭西秦薛氏;又通过剿杀李密,清除了威胁唐朝统治的心腹大患。所以,大唐日渐强盛,对于张善相而言,投唐是唯一的出路。
不难看出,到了这个时候,尤其是李密死后的一个月,基本崤山以东的所有瓦岗旧部,全部归于李唐旗下。毫不夸张地讲,唐朝东进中原,已经没有任何障碍了。现在只差唐高祖一声令下,以及一个合适的契机。
唐王朝在山东一带,招抚瓦岗旧部,收获颇丰。与此同时,唐朝国内的政治建设,也在有条不紊地展开。从建国之日起,唐高祖李渊便广开言路,展现一个新生王朝的风范,以及万物维新的大国气度。
武德二年(619年)二月初四,唐高祖李渊专门举行了一场考核群臣高下的测试,相当于唐朝的“公务员考试”,目的就是检测百官的行政能力。考核结束后,唯有李纲、孙伏伽两位大臣,位列第一。
关于孙伏伽此人,前文有所提及。在隋朝时期,他只不过担任一个万年县法曹的低级官吏。后来,李渊称帝后,广泛征询群臣谏言。孙伏伽是第一个向高祖进谏的臣子,向李渊提了三条建议。正因如此,孙伏伽得到了唐高祖的赏识。于是,唐高祖李渊破格提拔孙伏伽,将其擢升为治书侍御史。
李纲更不得了,此人的资历非常老。李纲历经北周、隋、唐三代,等到了入仕唐朝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位年过七十的资深老臣。并且,无论在哪个朝代为官,李纲一向以刚直不阿,秉公直言著称。比如,隋文帝时期,李纲曾经非常不留情面,批评隋文帝废长立幼,令隋文帝羞愧难当。
所以,此次考核群臣,唐高祖特意将李纲、孙伏伽二人,评为一等。然后,李渊置酒大宴群臣。宴席间,唐高祖对时任尚书右仆射的宰相裴寂,说了这样一番意义深远的话,借古喻今:
隋氏以主骄臣谄亡天下,朕即位以来,每虚心求谏,然唯李纲差尽忠款,孙伏伽可谓诚直。馀人犹踵敝风,俯眉而已,岂朕所望哉!朕视卿如爱子,卿当视朕如慈父。有怀必尽,勿自隐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