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哭,阻止了李密的自杀未遂。然后,其余的瓦岗部众,一起恸哭不止,莫能仰视。其实,李密此举,亦是为了试探一下王伯当,看看王伯当愿不愿意追随自己。
接下来,李密便试探性地对王伯当说道:“将军室家重大,岂复与孤俱行哉!”对于李密的有意试探,王伯当作何反应?王伯当倒是个忠义之人,听到此话后,没有犹豫,立即作出回应:
昔汉高诛项,萧何率子弟以从,伯当恨不昆季尽从,以此为愧耳。岂以公今日失利,遂轻去就?纵身分原野,亦所甘心。 (《旧唐书·李密传》)
最终,在瓦岗军众将的一致劝说下,李密决定率领剩余的部众,投奔李唐。当时,天下大乱,各地群雄纷纷称王称帝,建立割据政权,有增无减。李唐王朝不过是众多割据政权中的一个,这个时候,建国还不到一年。况且,此时的唐王朝,正与西秦薛氏政权,鏖战于西线,胜负尚未可知。那么,李密为什么会选择投李唐?
就李密目前状况而言,投奔唐朝,是他的唯一选择。为什么呢?首先,北邙山一战后,瓦岗军主力损失殆尽,李密在河南的地盘,基本上都被王世充占领了。所以,中原地区,已经没有李密的立足之地。而且,李密是不可能投降王世充,自己和王世充打了这么长时间。一旦投降王世充,自己将再无翻身之日。
其次,唐朝虽然建立不久,但势头正盛。新生的李唐王朝,在国家的方方面面,都表现出万物维新的气象,大有统一天下的希望。所以,李密认为,投奔唐朝,起码暂时能够有一块落脚之地,趁此机会,休养生息。等有朝一日,力量积攒、恢复得差不多了,东山再起,也是很有盼头的。
更何况,在李渊入主关中的过程中,李密曾经间接帮过李家父子的忙。如果不是李密率领瓦岗军,在洛阳拖住隋军主力,李家父子也不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攻克长安,成就李唐帝业。单凭这一点,李密自认为,有功于李唐,现在投奔唐朝,想必唐高祖李渊不会冷眼相待,会对自己委以重任。
于是,武德元年(618年)九月,李密带领仅剩的两万残兵,西入关中,投奔李唐。当时,跟随李密一起投奔李唐的瓦岗旧部,总共也就两万人左右。不过,有一些瓦岗军的将领、部众,李密并没有带他们一起投唐,而是滞留于河南地区。所以,当李密走后,这些人大部分都投降王世充。
李密兵败投唐,标志着隋末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瓦岗军,自此退出了隋末唐初的历史舞台。那么,对于李密的前来归附,唐朝方面,又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