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章 西北狼烟(2)——折戟浅水原(4 / 16)

领,兵出散关,深入陇西腹地,招降薛举部众。可是,姜謩、窦轨这一路,却远远不如李世民那样兵贵神速。在进军至长道的时候,遭到了薛举西秦军的截击,不幸战败,只得引兵退回。不久,李渊又命通议大夫刘世让,前去收拢唐弼的余部。结果,刘世让与薛举相遇,兵挫战败,被薛举所俘虏。

可以看出,早在唐朝建立前夕,薛举的西秦政权,便与未来的李唐王朝,为了争夺天下,已经展开了各自的较量。扶风一战,李世民虽然是牛刀小试。但是,经此一战,也让薛举看到了李家父子的实力。

薛举没有想到的是,李世民居然如此厉害,能够一仗,打垮骁勇善战的西秦大军。因此,通过扶风之战,薛举被李世民打懵了。并且,击败薛仁杲后,李世民乘胜追击,一直追到陇西境内。

这样一来,更让薛举胆战心惊,他没有想到,玩鹰的人竟然让鹰给叼了眼睛。在这个时候,薛举甚至产生了投降李渊的想法。于是,薛举召集群臣,商议对策,他首先发问道:“自古天子有降事乎?”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薛举那样霸气侧漏的一个枭雄,隋末乱世中,他是最早称帝的。这样一个人,为什么会有投降的想法?一句话,他被逼急了。本来,薛举的文化水平就不高,只是一介武夫。面临一系列的军事失利,薛举不免会产生退缩的心理。因此,薛举可能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看到薛举主动抛出这样的问题,有一个人顺着薛举的问题,率先发表自己的意见,谁呢?——黄门侍郎褚亮。褚亮此人,在隋唐时期也是一个卓尔不群的名人,他的儿子正是唐太宗、唐高宗时期的一代名相、著名书法家——褚遂良。褚亮以才高八斗闻名于世,后来成为了秦王李世民的“秦府十八学士”之一。只不过,褚亮这个时候,还在薛举麾下效力,被封为黄门侍郎。

其实,褚亮本人是心向李唐的。既然薛举产生了投降的想法,褚亮认为,抓住这个机会,向薛举进言。在向薛举进言的过程中,褚亮借古喻今,列举出了古往今来许多亡国之君投降新朝的旧例:

昔越帝赵佗卒归汉祖,蜀主刘禅亦仕晋朝,近代萧琮,至今犹贵。转祸为福,自古有之。 (《旧唐书·薛举传》)

听了褚亮的建议,薛举颇为心动。然而,褚亮话音刚落,有一个人立即站出来,极力反对,这个人就是卫尉卿郝瑗。郝瑗其人,就是薛举当初在金城郡起兵之时,被薛举拘捕的金城令。因为郝瑗曾经的这段经历,所以他极力想要在薛举面前,表现自己。在褚亮提出投降李氏的建议后,郝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