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接受了洛阳的册封,李密便能名正言顺地对付宇文化及。
自从撤出黎阳后,宇文化及开始濒临绝境,怎么回事呢?军中马上就要断粮了。宇文化及手上有十万大军,吃饭成了一个重大问题。李密发现了宇文化及缺粮的这一短板,便想利用这一弱点,想到了一条妙计。
李密派人告知宇文化及,说自己愿意和他议和,并且答应给十万骁果资助粮食。李密此举的目的,就是为了消耗骁果的军粮。李密假意议和,并答应为骁果输送粮食,愚蠢的宇文化及,肯定会放松警惕,无所顾忌地食用剩余的军粮。反正,宇文化及认为,有李密送来的粮食,自己怕什么!
果然,宇文化及不再限制士卒食用粮食,剩余的军粮,被吃得所剩无几。这样正中李密下怀,他等的就是这个时候。一旦骁果军粮耗尽,瓦岗军便可趁着宇文化及粮尽兵殆之际,一举击败宇文化及。
本来,一切都在李密的掌握之中。然而,此时却出了一个小小的意外,迫使李密将这个作战计划提前了。正是因为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意外,也彻底改写了瓦岗军的命运,也将改写李密的命运。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意外呢?原来,瓦岗军中的一个部下犯了军法,李密欲要对他进行处罚。这个部下非常害怕,索性连夜投靠宇文化及,将李密的计策,和盘托出。宇文化及得知李密的计策后,异常愤怒,觉得李密心也太黑了。
宇文化及一气之下,率领十万骁果,挥师渡过大运河的永济渠,杀奔至童山,直指李密瓦岗军主力。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帷幕,李密经过反复思考,最终决定,率领瓦岗军,在童山与宇文化及决战。
其实,李密完全可以避免这场没有必要发生的战争。宇文化及归心似箭,他的目标是返回关中。只要李密让开道路,放宇文化及通过,这场战争便能化于无形之中。为了进攻洛阳,李密明智的做法,应该是保存实力。可是,李密却选择了与宇文化及决战。这场战争,直接成为了瓦岗军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如果李密不与宇文化及决战,或许,后来的历史将重新改写。与宇文化及的决战,大大损伤了瓦岗军的军事实力,为瓦岗军的兵败洛阳城下,敲响了失败的丧钟。这是李密最为失策之处。
就这样,瓦岗军、骁果,两支隋末强大的军事集团,在童山展开了生死决战。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战况异常惨烈,双方都是拼尽全力。身为农民起义军的瓦岗军,第一次见识到了来自隋军精锐“骁果军”的实力;这一仗,从早晨打到晚上,打了整整一天,瓦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