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争取尽快攻下洛阳。
义宁二年(618年)正月,李密亲率三十万瓦岗军,进据金墉城,随即,陈兵于洛阳北邙山。之后,李密瓦岗军直逼上春门(隋东都洛阳北门),一时间,洛阳城下大兵压境,岌岌可危。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李密这次兵逼洛阳,声势空前浩大,从他占据金墉城的时候,便可看出:
密乘胜进据金墉城,修其门堞、庐舍而居之,钲鼓之声,闻于东都;未几,拥兵三十馀万,陈于北邙,南逼上春门。
客观来讲,当时战场的形势,还是对李密非常有利的。经过洛口之败,王世充龟缩不出,隋朝洛阳守军只能对李密采取守势。而李密方面,军力大盛,士气高涨。可以说,只要李密部署得当,坚持住这最后的时刻,拿下洛阳,指日可待。可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就在李密即将对洛阳发起全面进攻的时候,局势却骤然发生了巨变。
一支远道而来的军事集团,突然介入了如火如荼的洛阳战局。由于这支军事集团的出现,彻底打乱了李密的军事部署,也让复杂的洛阳战局,发生了逆转。同时,更是因为这支军事集团的突然出现,使得李密的军事实力,受到了严重的消耗,为不久之后的兵败洛阳,埋下了隐患。
这支军事集团来自江都,它就是“江都兵变”的叛军首领宇文化及,和他手下的十万骁果叛军。那么,远在江都的宇文化及,以及十万骁果,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洛阳,为什么要蹚洛阳这趟浑水?
其实,宇文化及和十万骁果,他们的目标,并不是洛阳,而是关中。前文说过,隋炀帝三下江都,准备欲在江南割据,营建半壁江山。可是,隋炀帝打算建都江南的想法,却引起了护卫他三下江都的骁果禁卫军的不满。
因为这十万骁果军,大部分都是关中人士,妻儿老小都在关中。隋炀帝如果建都江南,这些关中籍的骁果,不就是有家难回。所以,骁果军内部不断有人叛逃,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
时江都粮尽,从驾骁果多关中人,久客思乡里,见帝无西意,多谋叛归。
后来,因为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兄弟的阴谋煽动。最终,骁果在司马德戡、裴虔通等将领的带动下,将叛逃演变成了兵变,杀死了隋炀帝。所以,“江都兵变”后,身为叛军首领的宇文化及,自然要带领十万骁果军,西归关中,返回家乡。
于是,义宁二年(618年)四月,在江都兵变仅仅一个月后,宇文化及就带领着十万骁果军,踏上了西归长安的返乡之路。那么,宇文化及和十万骁果的这条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