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从江都传来的惊人消息就是,大业十四年,义宁二年,公元618年的三月,隋炀帝杨广在江都遇害,被叛军首领宇文化及弑杀。这一年的三月,正是李建成、李世民率领十万唐军,东征洛阳的行军途中。
隋炀帝被杀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全天下引起了轩然大波,各地反王群雄纷纷称王称帝,建立割据政权。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渊所建立的大唐王朝,也随之应运而生。李渊在隋炀帝死后,立刻称帝建国,取代隋王朝,建立了李唐王朝。
先前说过,李渊之所以迟迟不肯称帝,就是因为隋炀帝还在,隋朝还没有正式灭亡。只要隋朝没有正式灭亡,李渊称帝,就是公开颠覆隋朝统治。所以,李渊一直在等待契机。终于,这个契机来了,隋炀帝死了。
虽然,隋炀帝此时已经大势已去,隋王朝大厦将倾。李渊攻克长安后,拥立代王杨侑为帝,遥尊在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即使如此,隋炀帝依旧是名义上的天下正统,谁如果杀他,那就是大逆不道,是公开的弑君。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渊才迟迟不肯称帝。可是,就有人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弑杀隋炀帝。而且,杀害隋炀帝的人,正是隋炀帝最信任的禁卫军,——“骁果”。
那么,身为一国之君,天下之主的隋炀帝,是如何在江都死于非命呢?这场血雨腥风的江都兵变,又是如何引发的呢?隋炀帝死后,狼烟四起,群雄逐鹿的天下大势,又将向何方走去?
要想厘清江都兵变的来龙去脉,首先,还得从隋炀帝三下江都后的种种行为,他的一系列的举动说起。
前文说过,从大业十二年(616年)开始,大隋王朝早已内外交困。此时因为三征高句丽的失败,隋王朝已经筋疲力尽,无力回天;又因为国内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让隋炀帝自顾不暇,分外闹心;大业十一年(615年),又因为隋炀帝北巡,受困于雁门,更是让隋炀帝威严扫地,颜面尽失。
隋炀帝深知国家的局面,已经完全失控,大隋王朝已无力回天。为了躲避战乱,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隋炀帝带领着后宫女眷、群臣百官,以及十万骁果禁卫军,从北方逃离,三下江都。
隋炀帝三下江都,将都城长安和东都洛阳,交给了自己的两个孙子:代王杨侑、越王杨侗。他这一走,等于抛弃了江山社稷,这一走便再也没有回到中原,直至最后殒命江都。
在隋炀帝三下江都之后,天下大乱的局势愈演愈烈,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当时,窦建德占据河北;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