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李渊又任命裴寂为大将军府长史,刘文静为司马,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王长谐分别为左右统军、副统军。而且,李渊允许李建成、李世民的左、右领军可以各自设立官署。因此,李渊的女婿柴绍就被任命为右领军府长史,隶属于李世民的右路军麾下。另外,李渊还下令,开仓放粮。
一个月后,也就是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李渊任命四子李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太守,让他留守晋阳宫,镇守太原。李渊为什么要让李元吉留守太原呢?很明显,李渊这是要李元吉守好大本营。
因为在李渊正式起兵的数月以前,大业十三年(617年)三月,李渊治下驻守马邑的鹰扬府校尉刘武周,发动兵变,杀死了马邑太守王仁恭,占据马邑自称天子,国号定杨。不久,刘武周率军攻破楼烦郡,占领汾阳宫,并与突厥勾结,意欲南下争夺天下。
所以,李渊此时后方不稳。李渊让李元吉留守太原,一方面是为了防备刘武周,另一方面,一旦自己进军关中不顺,大可退回太原,割据山西,与隋朝分庭抗礼。当然,这是最坏的打算。
不久之后,李渊在晋阳宫城东的乾阳门街前的军门,正式誓师起兵,传檄各郡。李渊在檄文中历数隋炀帝的种种罪恶,声称“兴甲晋阳,奉尊代邸,扫定咸洛,集宁寓县”,打出了尊奉代王杨侑为帝的旗号。然后,李渊带领着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以及左、右两路大军,总共三万义军甲士,从太原挥师南下,直取关中,向长安进军。
就这样,在隋末天下分裂的乱世大局之下,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雄踞于山西太原的李家父子,在李渊、李建成、李世民父子的带领下,异军突起,横空出世。从这一刻起,大唐王朝的铁血开国之路,由此拉开了序幕。晋阳起兵,太原首义,标志着李唐王朝向建国迈出了艰难而又辉煌的第一步。
那么,李渊父子进军长安的征程,真的会一帆风顺吗?在进军长安,直取关中的途中,李家父子究竟遇到了哪些难缠的劲敌,又经历了怎样惊心动魄,生死一线的血战呢?而李渊父子又是如何以三万义军的薄弱兵力,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入主关中,定鼎长安,克成李唐王朝的千秋帝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