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李渊就是不打出公开反隋的旗号。
李渊为什么不公开打出反隋旗号呢?很简单,枪打出头鸟。当时,天下是一个怎样的局势呢?群雄并起,此时,洛阳方向,李密、王世充正在恶战,河北窦建德日益坐大,江淮杜伏威、辅公祏进逼江都。
虽然隋朝这个时候气数已尽,但毕竟还没有灭亡,隋朝依旧是天下正统。所以,在这个时候,谁最先打出反隋旗号,谁最先称帝,必将成为天下公敌。李密的瓦岗军实力那么强大,他也不敢公开称帝,也只是自称“魏公”。李渊何等老辣,他知道,如果自己一旦打出反隋旗号,不仅隋朝官军会来攻打自己,甚至天下群雄也会对自己群起而攻之。所以,李渊没有那么愚蠢。
大业十三年(617年)六月,李渊正式向河东境内下辖各郡县,发布檄文,宣布举义起兵。随即,李渊大军大举南下,一支王者之师踏上征程。接到李渊檄文的河东各郡县,纷纷表示愿意效忠李渊。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移檄郡县,改易旗帜”。
然而,就在几乎所有郡县都表示服从李渊的时候,只有西河郡拒不服从李渊。西河郡丞高德儒婴城自守,准备顽抗到底,挡住了李渊大军的西进关中的道路。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河一战,已经不可回避了。
李渊决定拿下西河郡,拔掉自己西进长安道路上的第一颗钉子,彻底控制整个山西地区,扫除义军的前进障碍。于是,李渊将攻打西河郡的军事任务,交给了自己的两个儿子: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李渊命令他们,率领一支偏师,前去进攻西河郡。
李建成、李世民当时都只不过是两个初出茅庐的少年郎,这一年,李建成二十八岁,李世民十八岁,初生牛犊不怕虎。这是李家兄弟第一次联手指挥作战。李渊将这次西河战役的军事指挥权,完全交给这两个儿子,除了要拔掉西河郡这颗“钉子”,同时也是为了磨砺这两个初生牛犊的儿子。
可是,李建成和李世民毕竟还太年轻了,李渊终究是不放心。于是,李渊便让太原令温大有与李建成、李世民率军同行。临行之前,李渊专门叮嘱温大有,希望他可以多多帮衬一下自己的两个儿子:“吾儿年少,以卿参谋军事;事之成败,当以此行卜之。” (《资治通鉴》)
事实证明,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二人,的确具有军事指挥才能。他们率军向西河郡进兵,一路上身先士卒,与将士们同甘共苦,丝毫没有豪门子弟的娇生惯养。并且,李建成、李世民严明军纪,秋毫无犯,下令不准掠夺百姓的粮食、财物。还规定了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