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女性!
再看年纪显示,她已经二十三岁了!
华夏人一般是六岁开始读小学,十八岁读大学,本科四年的话,毕业的时候才二十二岁左右,当然,也有一两年误差的。
不过在华夏文学院来说,二十三岁的年纪,如果是学生的话,最少也是应届毕业生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校研究生。
“难道这是一个研究生?”苏文猜测了一下,让他感兴趣的是这个“悠然”发表的评论,看上去非常专业,也有针对性。
她的帖子没有任何废话,只是论诗:
“《珍重》这诗是简单的,也是美丽的;其美丽也许正因为其简单。诗人仅以廖廖数语,便构建起一座审美的舞台。将司空见惯的人生戏剧搬演上去,让人们品味其中亘古不变的世道人情!这一份驾诗驭词的功力,即使在现代诗人中也是罕有其匹的。而隐在诗后面的态度则无疑是:既然岁月荏苒,光阴似箭。我们更应该以审美的态度,对待每一寸人生!
“诗的伊始,以一个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两个并列的意象妥贴地重叠在一起。人耶?花耶?抑或花亦人,人亦花?我们已分辨不清了,但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透彻肺腑,象吸进了水仙花的香气一样。接下来,是阳关三叠式的互道珍重,情透纸背,浓得化不开。‘蜜甜的忧愁’当是全诗的诗眼,使用矛盾修辞法,不仅拉大了情感之间的张力,而且使其更趋于饱满。只是一声‘珍重’。既是杨柳依依的挥手作别,又仿佛在呼唤那女郎温柔的名字。悠悠离愁,千种风情,尽在不言之中!”
评论里有女子的细腻,不过苏文看得出来,这个“悠然”这是就诗评诗,对于《珍重》也只是一般的喜欢而已,说它很美,而美丽是所人都喜欢的。
很显然,悠然更喜欢《偶然》一点。着墨也更多:
“《偶然》是平淡的,没有一丝火气,用整齐柔丽清爽的文字,来写那为妙的灵魂的秘密。把抽象的东西写出了具体形象来。体现了作者的功力与匠意。全诗才两节,却上下节格律对称。每一节的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都是用三个音步组成。如‘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每节的第三、第四句则都是两音步构成,如‘你不必讶异’、‘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音步的安排处理上显然严谨中不乏洒脱,较长的音步与较短的音步相间。读起来纡徐从容、委婉顿挫而朗朗上口。
“需着重指出的是这首诗歌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