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查找了苏文的资料后,何大记者几乎都要吓晕过去。
网上对苏文的信息录入非常详细——或者说苏文的人生还比较简单,可以让人一查到底。
确切地说,他的发家,是这半年的事——
华夏中学生文学大赛东广行省复赛第一名!
华夏中生生文学大赛全国决赛第一名!
华夏戏剧创作大赛第八名!
在《华夏文学》总刊发表文章的最年轻作家!
戏剧作品《玩偶之家》口碑爆表。销量惊人,年销量过千万册已是板上钉钉之事!
另外出戏剧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销售形势喜人,今年说不定也能过千万,还被国内最著名的导演张放歌看中,改编成电影!
诗集《人生若只如初见》销量不俗,一个月卖出一百五十万册,为国内诗歌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以上是何容总结出来的苏文的成绩单。
无论是哪一项,放在一个十八岁的学生身上,都足以惊人了。苏文却是这些成绩的创造者,统统都是他书写的。饶是何容采访过很多出色的人物,见过很多惊人的成就,都吓得不轻。
眼前的年轻人,实在是太年轻了。在他那些成绩面前,年轻得过分!
“如果这些成绩都是我创造的……”何容也忍不住幻想了一番,可见她对苏文的成绩是多么地羡慕。
现在,这个她羡慕的年轻人,来到了华夏文学院,按刘春雨的话说。他选择就读华夏文学院。
不说其他,只是一个华夏中学生文学大赛第一名就足以轻松进入京都大学就读,或者历史更辉煌的皇家大学。
偏偏,苏文都不选这些名校,反而选了名气相对暗淡的华夏文学院!
这代表什么?
话题!
何大记者看到了一个绝大的新闻话题在诞生,而且这话题人物就活生生站在她面前!
她激动起来了,出于职业敏感性,她觉得这素材不能放过,要好生写一写,写出新闻的时效性,也写出新闻的轰动性。
职业素养告诉她,这个新闻绝对能吸引读者,绝对能造成议论的话题。有了话题,报纸也就有了销量,有了销量,她作为记者的绩效也就高了。
深吸一口气,何容追到苏文身边,抢着说:“苏文同学,我要给你做一个专访,请你给我一个机会……”
苏文耸耸肩说道:“何师姐,其实我的信息,在网上都可以找得到,什么专访就不必了吧。”
“要的要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