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十章 验证真伪(3 / 4)

能在帝国诗坛有一席之地。如此名篇诗作,谁愿意给他人所用?”

“那……这么说真是中学生写的了……”李道铭满嘴都有些苦涩了,“这样的诗作,别说参加省级的中学生文学大赛,就算到全国总决赛,也能胜出呀。这样的水平,都可以刊登在我们广东行省的《华夏文学周刊》上了。”

“我看不单是周刊,连帝国总刊都够水平上了。”方承世补充了一句。

李道铭想说什么,最终却点了点头,叹道:“是啊,都可以上总刊了。这是多少文人的梦想呀!”

《华夏文学》是帝国作协与皇家大学文学系主办的刊物,是华夏帝国名气最大声誉最高的文学刊物。

与一般的刊物不同,经过多年发展,《华夏文学》刊物分级而立,集团化运作,每个省都有一个编辑室,像子公司一样,在本省出版刊行文章,每周一刊,所以又叫周刊。

再往上,就是总刊了,由京都著名的作家与教授审稿,每个月刊行一次,又叫《华夏文学月刊》。

月刊上面的文章,不是谁都能发表的,必须是从各个行省当月的四份周刊上遴选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文章。

华夏帝国有五十个行省之多,一个月四份周刊,也就是说,总刊每月一次的文章,是从至少两百份周刊里筛选了出来的精品文章,是二十亿人民之中的作家的精华!

所选文章,精益求精,需要众多著名审稿人在众多文章中遴选出来后再经过投票,胜出者方能登上《华夏文学》的月刊,可见名额之少,可见难度之高。

有的文人,在各个行省的《华夏文学》周刊发表过无数文章,一年到头,却连一篇都没被总刊选上,有的甚至半生都没有这样的荣誉。

因此,无数作家文人以在总刊发表过一篇文章为荣!

方承世与李道铭在广东行省也算是小有名气的作家了,在省里的《华夏文学》周刊发表过不少文章,可这么多年下来,却没有一篇能上总刊。

所以,刚才他们谈论这些诗的价值,除了赞叹外,还有羡慕嫉妒恨!

他们恨啊,恨自己没有这样的才华,恨老天为何把这等天赋都赋予一个人了。

对方特么还是一个中学生!

果然是人比人气死人么?

“主席,我觉得可以给这个学生一个直通省级中学生大赛的资格。你说呢?”方承世直接表示对写出这些作品的学生的欣赏了。

这时候,李道铭看完了余成对这些作品的序言,他倒是有些犹豫了:“小方啊,你这个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