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努力呢?”
“这不是找不到好的平台性产品么。我也看了,国内要说用户黏性做得最好、各类用户交叉感染最强的,应该就是藤迅的QQ了。空间、音乐、小游戏,好几个应用都能往QQ上捆绑。根本不用藤迅花广告费推广新产品。”
04年的QQ还算是厚道了,连QQ游戏大厅都还没能实现对边锋的秒杀,饶是如此,QQ表现出来的平台黏性,也已经让互联网圈子里的大佬们眼馋不已了。顾莫杰和周立新一谈到用户黏性问题,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拿这个例子来类比。
可惜,已经有一个QQ了,顾莫杰只能另辟蹊径,他和周立新找准了用户黏性这个主要指标,激烈地讨论了半晌,一边讨论还一边上网查询业界动态。
末了,顾莫杰提出一个设想。
“不如,咱做一个类似‘优化大师’的电脑装机助手,但是比‘优化大师’多一些功能,着重突出软件分类下载、驱动自动更新,然后也好把咱将来要做的软件一个个放进去,自卖自夸,将来不论再做什么软件,都可以在推广费用上省掉很大一笔。”
顾莫杰这个想法,其实便是后来的360软件管家、驱动助手之类的玩意儿。当然,后世QQ和百度也都跟进做了这玩意,功能上其实大同小异,无非是争夺软件推荐位的主导权罢了。
顾莫杰并不知道后来的历史发展,但是他做出这个判断,依然不是空穴来风的。
04年没有360,却有“优化大师”——也就是后来“鲁大师”的前身。这两款软件的作者鲁锦,在2001年光景,就已经推出了“优化大师”。只是如今这个软件还是只能释放释放电脑内存泄漏、优化一下驱动,功能比较单一,没有后世那么多花哨。
优化大师之所以一直没有做软件分类下载推荐,那是因为优化大师诞生的时候,国内的网速普遍都还很慢,网民们大多还停留在买盗版盘装大型软件的时代。所以优化大师的定义目的,主要还是供用户在脱机环境下,使用该软件优化系统性能。
这一点,业内人大多看得到,只是没有深入去想,周立新自然也看得到。他立刻出言提醒顾莫杰:
“优化大师可没有做软件分类下载,他的驱动搜索也是建立在本地已下载的驱动库上的,并不是高效联网搜索。你要学习优化大师,而且做出更多功能的话,下载工具这个短板必须要补足,否则都是空谈。
难道你准备和‘网际快车’合作?以候延堂的身价,可能短时间内还看不上你呢,除非你的新软件装机量已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