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必成擒耳。然其恃大河为险,焚毁渡口,分兵据守,我军难渡,诸君有何计以破之?”
田丰献计道:“闻公孙度派柳毅略东莱,已进兵至北海,其处多有船只,可派使者招诱,借其船只渡河。”
审配道:“此固妙计。然而且不柳毅是否同意借船,即便同意,也耗日久远。迟则生变。不如自东郡孟德境内渡河而攻刘备。”
许攸反驳道:“自东郡渡河亦有险阻,刘备已派兵扼守茌平、临邑这条入青州唯一通道。届时我大军猥聚于河济之间的狭窄之地,易遭阻击,断不可取。”
进攻刘备总体上无外乎水陆两路,陆路是自东郡渡河,然后东下;水路一是借船渡河,二是建造浮桥。借船渡河,耗时久;建造浮桥,将承受刘备袭击,损失大。
郭图、荀谌、逄纪等各有所附,莫衷一是。
袁绍也难以决断,最终只得命令先派使者间行去见柳毅,同时在境内调集船只,又命朱灵保持对茌平、临邑之压力,三管齐下,且看哪个进度快。刚下命令,留守邺县的大将淳于琼派人前来送信,言北边黑山张燕、南边鹿肠山于毒蠢蠢欲动,郡内亦谣言四起,有张燕、于毒举兵十万来袭邺县的,有河内张杨来袭邺县的,有东郡臧洪欲举兵投刘备的,还有督军从事牵招欲叛乱自立的。
袁绍大惊,急将淳于琼书信示以众谋士。
沮授道:“张燕、于毒有所动静或许有之,但臧子源、牵子经之事必属子虚乌有。”
田丰也道:“臧子源、牵子经之事必是刘备所行离间之计,主公不可不察。”
郭图却道:“不然。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臧子源向来同情刘备,人所共知,若刘备派人招诱,未必不会动摇。牵子经与刘备更是刎颈之交,见刘备有难,岂不思效兄弟之义?主公不可不防。”
逄纪赞同郭图意见,道:“臧子源虽据一郡,但兵力不多,不足为惧。唯牵子经处于邺县腹心,其人富有勇略智谋,纪恐其猝然发难,淳于将军为其所乘,不如派使者征其来军中效命,可保万全。”
荀谌、许攸等以为臧洪、牵招为人忠义,不至于反叛,但也觉得为防万一,适当采取一些措施更佳。
袁绍遂派使者飞骑南下,令淳于琼严加防范张燕、于毒和张杨,征牵招至军中效命,命臧洪将郡兵指挥权交给韩荀。
牵招接到袁绍命令,大怒,对亲信道:“袁公对吾如此忌惮耶?留此何益?”他为督军从事,虽然职权不高,但以其魅力和手段,也吸附了十几豪杰投靠身边。众亲信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