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十五章:朱棣:好圣孙,重用宦官?解释一下。(2 / 3)

会在意后世人的看法,更不会在意自己的所作所为,究竟会引发多大的崩坏。”

“此有先例可见。”

“大秦赵高,汉末十常侍,皆是宦官出身。”

“若皇帝贤明,能够压制宦官,则会出现大秦之盛世,但若君主昏庸,便会.......”

于谦及时住了口。

剩下的话已经不用他说。

例子就在眼前,朱祁镇的‘威名’,至今都让朱瞻基感觉难以释怀。

“所以,现在重要的不是考虑宦官干政是否正确,而是要根除宦官群体中的那些害群之马。”

“例如,王振......”

朱瞻基眼神中的杀意一闪而逝。

“王振不得不除!他居然蛊惑皇帝,霍乱朝堂,更是直接导致土木堡大败,动摇了大明国本!”

“此贼不除,必是隐患!”

“于谦,为朕草拟旨意,将东宫局郎王振斩首,夷灭三族!”

“臣遵旨!”于谦向后慢慢退步,直到退出朝堂,方才转身直行。

刚才那一番话,是他多言,实际上并不该他说。

但他怕陛下盛怒之下会判断失误,所以才捋清楚脉络,最后交由皇帝决断。

但其实,朝堂之上,结党营私,是根本没办法避免的事儿。

太监更是因为无根,所以抱团会更加紧密。

相比会因为利益而内斗的文官,太监其实更像一个整体,难以分化。

最好,还是要避免太监干政。

那些无根之人,怎可与文人并列立于朝堂!

目送于谦离开后,朱瞻基目光深邃。

他其实也明白,于谦,虽然是个孤臣直臣,但归根结底,是文官。

无论如何,他也摆脱不了文管集团的利益。

这不代表于谦有私心,而是于谦的身份地位在那,他说的话,一定是符合自己身份的话。

朱瞻基现在考虑的是更深层次的问题。

于谦,是适合托孤的臣子。

但,喜峰口一战,自己打赢了,能不能逆转天命,将宣德朝延长至二十乃至三十年呢!

若果真如此,就有充足的时间培养继承人了!

其他的事情可以先放一边,喜峰口之战必须完胜!

若与光幕所显情景一致,那再去着手肃清宦官流毒不迟!

...

大明。

永乐朝。

朱棣看着光幕中的明君评价,还有后边的三大功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