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十一章:周文王,天子冠冕,文君圣人!(2 / 3)

“哦?”乾隆皇帝眼眸微微一亮,他像是抓住了什么重点。

“你的意思是……”

“与其让民间按照他们的心意杜撰朕的事迹,倒不如朕亲自出手?”

和珅微微一笑。

“是也。”

“如此一来想要编什么故事供民间消遣,岂不是陛下轻易就可以决断?”

“那陛下想把自己安排成什么形象,岂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接连的反问问到了乾隆心坎里。

“好。”

“就依爱卿所言!”

“朕命你私下招募文人骚客,编写有关朕的事迹,什么内容不重要,但朕的形象一定要正面。”

“加之大肆刊发,以低价销往全国!”

和珅眼中闪光。

好机会啊!

此举乃是奉旨行事,且旷日持久,和当年魏忠贤奉旨寻找三足金蟾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虽是低价刊发,但这可是皇差,其中的利润不可计量啊!

但他还是建议道:“皇上,天下臣民愚钝,识字者不足十之一二,刊印书册虽能够防止文人杜撰,但民间仍是会议论。”

“依奴才之见,要多管齐下,不止要刊印书册,更是要编排故事,培养一些听命于皇家的说书先生,将陛下事迹宣往全国才是。”

“方才刊印书册可以堵住那些文人墨客的嘴,说书先生才能堵住普天万民的嘴啊。”

康熙眼神流转。

冷声道:“不必如此。”

“只要文人管住自己的嘴,没有典籍流传后世,后世人又如何编排朕?”

“那些流民草寇,不足为虑。”

和珅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陛下还是考虑不深。

读书人终究是少数,天下的普罗大众依然是农民。

而农民,不通教化,方才的政策,根本影响不到农民。

他们听风就是雨,依然会根据自己的想象编排皇上的事迹,口口相传,直到传为神话。

后世也一定会有好事的读书人,将之整理。

相比那些官方编纂的故事,肯定是出自民间的故事更加吸引民间人。

流传程度是宫廷出本拍马不及的。

如果不能教化万民,以滚滚大势压住农民之口,当今所做的一切,都会是徒劳。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陛下根本没有认识到普天万民的力量。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