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十一章 此文是何人所作?!(1 / 3)

也难怪一群古文研究生会震惊如此,实在是刚刚苏明念诵出的那句着实有点震撼了。

“然则北通巫峡,南及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这就是说。

岳阳楼这地方是交通要道,被贬官的文人墨客们很多都会在这里聚会,难道每个人看到景色的心情会一样吗?

这就对应上了前面所说的“前人之述备矣”。

范仲淹的这篇文章,根本就不满足于一篇单纯的写景文章。

岳阳楼的景色根本不是范仲淹要突出的,他想做的,是超脱其上,通过景色来描述出不同人来此地的心境。

起码在这些文学研究生们现在看来,的确就是如此。

而自古以来,单纯写景的文章有很多,可若是不寄托感情,那也只是俗品。

只有像《岳阳楼记》现在体现的一样,要从景观拓展到情感,这才具有成为千古奇文的潜质。

此文绝非凡品!

一群文学研究生们急匆匆的来到了李教授的办公室。

“教授,出大事了!”

李英才教授听到这话,腾的一下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急切的问道。

“怎么了?”

“哪个学生要自杀了?”

“还是哪个老师被小作文诬陷了?”

学生们面面相觑之后,连忙摇头道。

“不是,不是,是我们看到了一篇从来没见过的文章。”

“文章立意,很高,有成为千古奇文的潜质!”

李英才教授听到这话,先是松了口气,接着带着几分不以为然的道。

“什么没见过的文章,还千古奇文?”

“你们呐,要么是读书读的太少了,遇到了颇为冷僻但是质量极高的文章。”

“要么啊,就是眼界太低了,稍微有点出色的文章就觉得能成为千古奇文了。”

“什么文章,拿来让我看看。”

学生们旋即将方才为止的《岳阳楼记》递给了李教授。

李教授先是随意扫了一眼,打算指点学生们一番。

然而这一眼之后,开篇的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两个词入眼,让他立刻轻咦了一声,目中露出疑惑之色。

“现在的成语里有这两个词吗?我怎么没见过?”

“但是不应该啊,看其用词之贴切,相同情境的词语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我怎么会没见过。”

于是李教授的坐姿立刻就从随意变得有点认真了起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