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33、寒夜,寒夜,各自道路(2 / 6)

异国,内乱。

这个时代的混乱,远比他开创大明的时候,更加腐烂。

“此国,当真千年未有之巨变也。”

——————

画面还在继续。

李大钊终于离开了京城。

江南。

他看着如今各省的状态,逐渐眉头皱起。

书房内,李大钊发现,无论是辫子兵的伪调和论,伪国家主义,还是梁启超改良主义,都能看到其中最本质的影子。

加入政治后,可以得出,这些矛盾最大的问题,在于西方民主制度和议会政治。

照搬西方国情下的制度,在中华是行不通的。

阳台下。

有中年人顶着辫子不肯丢弃,声称要等着他们的朝廷重新光复。

有军阀纵马而来,加征税银,甚至不惜直接动手伤人,抢夺民众。

路边的孩子跪在那里,懵懂的放着碗,牵着妹妹,手里只有攥的漆黑的馒头。

十一月十一日,冬天就要来了。

李大钊重新北上京城,放弃了朋友推荐他做官的机会。

这一刻,他目光明亮,意识到了。

只有思想启蒙和革命才是对的,这一次,他踏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李大钊回京城了,回到了他任教的北大。

如今,房间内,李大钊提出了自己得到的结果,思想启蒙加入革命。

但胡适却依旧态度坚决。

看着李大钊提出的论调,胡适眉头紧皱。

“政治问题属于权术交易,肮脏的游戏,和做学问有什么关系?”

李大钊仰起头,目光灼灼,坚持着观点。

“我们如果启蒙思想,脱离评论时事,那是空谈误国。”

两人目光对峙,针锋相对。

他们都知道,是一场关于在实践中摸索进步的争辩。

胡适显然并不同意李大钊的观点。

“北洋和南方两府对立,难道新青年也该议论两府是否要争斗?这还算是做学问吗?”

面对胡适提出的问题,李大钊摇头,想到了自己在江南看到的场景。

“中华需要找到方向和道路,这是需要讨论的。”

“我看了沙俄的十月革命,沙俄通过武装夺取,这就是一条新的道路。”

然而回应他的,只是胡适的一句换汤不换药。

这一次,李大钊没有退步。

“他们的革命纲领,和之前武装夺取不一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