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
长孙无忌看着这些画面,一个个身影出现,终于开口。
“果然,他们才是创建那个伟大国家真正的第一批人。”
大秦。
丞相李斯如今同样震撼,思索着,这场所谓革命,从最初到如今的变化。
这个国家,第一代发起变革的,是谭嗣同,产生了革新思想。
第二代,是孙先生,章太炎,从变革到更改成国外先进制度。
第三代,则是如今的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他们开始思考一条真正适合中华的道路。
“第四代,第五代呢?他们又会是谁?”
“他们将会缔造真正的伟大国家吗?”
金榜上,盘点在继续。
【1913年,袁世凯统治下的中华混乱割据,民国,海外异族,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军阀混杂割据,袁世凯依靠本身勾结海外异族,大权独揽,将革命最终的结果,转变成了另一种类的君主立宪】
【各派力量开始对峙,在中华形成割据,无法形成统一有效的发展,党派对峙力量的尖锐,从宋教仁1913年遭遇刺杀,开始公开内斗】
画面展开。
火车站内,如今没有热闹的熙熙攘攘,更没有呼啸的声响。
宋教仁看着胸口殷红的热血,眼底的光芒逐渐溃散。
他还没有效仿欧洲组建内阁。
眼前愈发黑暗,他皱眉,知道自己就要死了。
这一刻,他奋力开口呼喊,尽管声音已经微弱,他仍拼命睁大眼睛,想要看一看这片山河。
“中山,你要快些前进,把民族带出黑暗!”
他死了。
这一年,他三十一岁。
文字盘点继续。
【宋教仁,中华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民国缔造者,首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
【宋教仁的死亡,让各方势力矛盾再次扩展,愈发混乱】
【孙先生得到消息,前往吊唁,他不知道还有多少人遭遇如此,但他意识到袁世凯并不是民族的希望,他为宋教仁亲手写下挽联: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时代的变革,让这些寻求人民之国的革命先行者开始试图找到一条全新的道路】
大明。
朱元璋靠在椅子上,苍老的目光落在金榜上,对年幼的太孙朱允炆开口。
“这国非国,乱极了。”
“民国之成立,不仅没有让中华一统,反而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