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匆匆带着资料前来,随后又匆匆离开,有人为了一条方略争辩的面红耳赤。
直到他的目光落到那个三十岁的读书人身上。
孙先生知道,他叫陈天华。
父亲是个私塾先生,他便从小随着父亲学习,家中一贫如洗,时常需要提篮叫卖,得个温饱。
也是在新化实学堂受到了维新思想的影响,心怀家国大义,曾效仿霍去病,声称国不安,吾不娶。
沙俄侵占东贝,一国边陲沦丧,他破手血书,寄示胡南各学堂。
长纱华兴会就是他和黄先生一手创建。
之所以出现在这里,也是因为策划对抗大清失败,遭遇清廷疯狂追捕。
即便如此,他在逃亡途中,依旧笔耕不辍,试图用自己的一支笔,唤醒沉沦百姓骨子里的警觉。
此人拳拳爱国之心,何等炽烈!
如今他正低头,奋力与护皇派论战,与康又为,梁其超据理力争,一度咆哮。
【你以为唤醒一个被封建思想禁锢了三百年的民族是那么容易得吗,你们以为要扫除我们这个民族血液里面的麻木,惰性思维是一日之功吗,那是要经过几代人努力奋斗的大事业】
扫除民族麻木,几代人前赴后继。
这一刻,纵然早已经看出革命绝非一日之功,依旧摸索着奋力前行。
陈天华骨子里的坚韧,让孙中山都不由为之动容感叹。
“这些人,开始努力的撑起中华的脊梁。”
金榜盘点出现。
【1905年8月,长纱华兴会创始人黄先生与米国兴中会创始人孙先生相遇,两人思想团体和反清问题达成一致,一个真正的爱国大组织,即将出现】
文字消散,画面展开。
留着八字胡的黄兴坐在会议桌前,目光明亮。
“欲革命,必先反清,清廷一日不扫除,天下一日腐朽。”
“如今中华之落后,为意识之落后,唯有人人出力,人人得利,革命才有开始的机会。”
孙中山同样点头,神色郑重,手臂用力挥舞着。
“戊戌变法证明了,变革是行不通的,只有革命,革除清廷,剪短辫子,换成人民做主的天下,中华才有挺直脊梁的时候,中华不需要皇帝。”
“如今国内仁人志士不在少数,但构架松散,无法形成整体力量,我欲设立一个全国性质革命组织,以整合力量。”
“设立执行、评议、司法3部,于国内设立东、西、南、北、中五部,国外有南洋、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