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440 城市的烟火气(2 / 3)

他沉思了一下看着街道上的车水马龙:“你喜欢这座城市吗?”

“喜欢!”卫慧的脸上露出喜悦:“我真的很喜欢申城这座城市。”

“那你具体喜欢它什么?”

“喜欢它的繁华!还有淮海路上人来人往,还喜欢橱窗里漂亮的衣服虽然我买不起,还喜欢夜幕下闪烁的霓虹灯,迷离中带着孤独。”

“可是,这不是这座城市的全部。”夏红军很快接过她的话:“除了你说的这些,还破旧的弄堂,还有吴侬软语,还有早上小笼包铺子上蒸腾的水汽,这些是城市的烟火气”

“所以,多走走,多看看,你或许就会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样的生活。”夏红军的话显得意味深长。

卫慧最后走了,上了公交车透过车窗还向夏红军招招手。

夏红军站在路边,手插在兜里看着公交车远去。

卫慧并不是后世所说的那种“物质女孩”,据听说她毕业后做过记者、咖啡店服务员、编辑、电台主持.......一直寻找着什么,但都没离开这座繁华的都市。

她很像郁达夫、陀思妥耶夫斯那样的,自我解构病态,甚至虚构病态的走向会带给我模拟实验的快感,也好像真正能触摸到人性之树的无限可能一样。

但这不是真实的生活。

其实卫慧的后半生命运多舛,凭着《上海宝贝》一书成名之后,就开始逐步走下坡路,到最后干脆放弃写作,做了一名普通的海灵格家排师,一名修行者。

夏红军只是希望,自己的这些话能改变一下这个很有才气女孩的命运轨迹。

快快乐乐写书,快快乐乐生活。

《面向二十一世纪文学研讨会》于第二天早上在锦江大酒店八楼会议室举行,与会代表们就新世纪文学理念、发展方向纷纷发言,进行热烈的讨论。

相对于在大学里高谈阔论,夏红军在这里低调许多。

和国内许多场合一样,这是讲资历的地方,而他恰恰最缺的就是这个。

早上参会人员进行发言,下午是讨论。本来是讲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国门让更多海外读者所认识的议题,说着说着就跑偏题,又回到国内文坛所谓的乱象。

市场经济勃兴带来商业和大众文化的泛滥,让这些文人忧心忡忡。

对于这样的非常敏感而又宽泛的问题,夏红军一向都很小心,这玩意太容易上纲上线,搞不好被人抓住辫子。

但似乎有人不放过他。

“在燕京文坛,有两个年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