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驴上路,最后消失在山梁上。
夏红军跟着杨为民进了窑洞,里面显得有些暗,一盏煤油灯摇曳着火苗。
真的没有电!
着这泥煤的.....
夏红军心里感慨。
窑洞里面有一张土炕,上面有个小桌子,已经摆着香喷喷的饭食。
“肚子饿了吧?先上炕,边吃边聊。”杨为民笑着招呼。
夏红军早已经饿得饥肠辘辘,也不客气脱掉鞋,像杨为民那样盘腿坐在炕上,大口吃了起来。
味道真不错。
“这地方穷,不比你们大城市,吃的好,住的好,委屈你啦。”杨为民说道。
“嘿,杨校长,我也是山沟里出来的,我也是西岭人,老家在汉湖。”
一听是算是老乡,杨为民感到更加亲切,就要给夏红军倒酒。夏红军这才想起刚才光想吃饭,还没把介绍信拿给人家看呢,就赶紧从替身衣服掏出盖有县教育印章的介绍信递给了他。
“你叫夏红军?”杨为民看着这个名字有点熟悉,好像在那里见到,但一时想不起来。
“我是科幻小说《乡村教师》的作者,你的一个叫刘宝的学生曾经给我写过信。”
“哈,是你?大作家,诗人!”杨为民激动起来:“你那篇《乡村教师》写的真是太好,刘宝对你崇敬的很,他如果知道你来后沟村,一定高兴的很。”
“刘宝最后考上啥学校了?”夏红军关心问道。
“定西师范!”
“挺不错嘛......”
“唉,按照他的成绩完全可以上高中考大学,上个中师实在有点亏了。”杨为民叹了口气。
这倒也是......
八十年代的中专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高中毕业后考的,称为大中专。另一种是初中毕业考的,称为小中专。
这个年代的中专,特别是农村,好多都是班子里的尖子生,“中师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身份,荣极一时,多少人期盼成为其中的一员而不可得。
这些人毕业后中后,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都各自回到了各自的家乡,做了小学或初中的教师。
过硬的个人素质,满腔的理想,这批人加入到基础教育行列,确实是中国基础教育的大幸。说他们是中国乡村教育的基石,一点也不为过。
夏红军记得,自己来这个时代之前,教自己语文的就是一位八十年代的中师生。
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