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章:自立门户,筑城敦煌!(2 / 3)

嬴彻已经听明白了他的意思。

事实上。

他们所处的地区正是后世的敦煌盆地。

整个疏勒河大盆地主要包括敦煌、瓜州、玉门、酒泉,在后世,河西走廊发展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灌溉农业,汉、唐之时,这里更是前进西域的大本营。

两千多年前的今天,整个天下的气候都更为温暖,雨量充沛,中原尚且一片莽荒森林,河西走廊这里生长着许多灌木,具备发展农耕文明的必要条件。

如若收服塞种人、氐人,嬴彻完全可以夺取整个疏勒河大盆地,建立城池,这可是不下于中原两郡之地。

并且,实力继续增强的话,他们甚至可以征服生活在张掖、武威地区的大月氏,啸聚数百万之众,且全都是骁勇善战的骑兵,就算是帝国也不敢小觑他们,进可夺取陇西,直入关中,退可进入西域,踏平城郭诸国。

“百里兄!”

“待外出搜集消息的两百骑回来,你和西乞刖领兵开始征伐此地。”

“我意将方圆五百里纳入掌中,无论回归与否,此地都将为我等安身立命之基。”

沉思之后,嬴彻目光坚定的说道。

“诺!”

百里乾眼中掠过一丝喜色,匆匆领命离去。

数日后,月牙泉附近的塞种人部族遭到了一股黑甲骑兵的攻击,面对站在了青铜文明巅峰的大秦帝国骑兵,这些早已忘记塞种人祖先的小部族根本不是对手,逐个被击破、俘虏。

短短十几天,押送至月牙泉附近的塞种人已经达到了上万之众,在嬴彻的主持下,修建起了一座名为敦煌的城池,在这片沙漠绿洲中大兴土木。

敦煌城建在月牙泉以东十里开外,东西长五里,南北宽十里,引党河为护城河,修建大量水渠,开荒种地。

不同于关中平原乃至中原普遍种植的黍(黄米)、稷(高粱),敦煌种植的是嬴彻从西亚带回来的小麦种子。

在所有的历史典籍中记载,小麦原产新月沃地,也就是西亚的两河流域。

当地人以小麦为主食,将这一后世与水稻、玉米并称为世界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存在优化培育良种。

这些种子不仅能够春、冬两季种植,且亩产达到了斤,并不逊色于高粱、黄米产量。

现在种植虽然晚了些,但总归也是能种的,十一月就能收获大量小麦。

早在公元前三世纪,东、西方就出现了石磨,同大秦和西亚的人力、畜力石磨不同的是,古罗马采用齿轮作为传动的水力石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