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定是老皇帝没有答应他提出来的条件。
其实这也在他的预料之中。
毕竟平安酒献方,与皇家工部紧密合作的模式早已形成。
在老皇帝看来,现今的琉璃虽不像平安酒一样受众面广,但每年收益也有千万之巨。
而在他看来,这个数目随着琉璃工艺的扩展,还会翻倍。
这么一大笔收益,他硬生生从已经尝到宁家献方甜头的老皇帝嘴里夺出来,其实是不现实的,所以提议之初,他就没想过会成功。
除非老皇帝一时糊涂,但事后发现琉璃收益比想象还大,普及率更高时,只怕会因为觊觎宁家收入,迟早会因此让宁家有灭顶之灾。
别说什么当皇帝的富有四海不贪心。
谁当皇帝都要用钱,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国库在往外掏钱时捉襟见肘。
光从周静娴的金册与金印,是豪捐一笔后,老皇帝马上分发下来就能看出来,大兴的国库情况,不容乐观。
宁无恙虽料到了这个结果,但还是特意提出了一个不现实的条件,目的就是提醒老皇帝。
再像平安酒献方那样,只是封赏几个敕命夫人,于宁家来讲意义不大。
假使老皇帝不动真格的,给些有实惠的好处,那宁家说不定也会一时糊涂做傻事。
“郡主,看你好像有心事,可是陛下不相信我能烧制出琉璃,不想让工部借调五百斤精铁?”
宁无恙猜到了结果,但没有说破。
无他。
这次与老皇帝打太极的过程中,周静娴承担的是一个缓冲地的作用。
说白了。
他其实是在利用周静娴对他的信任,老皇帝也是在利用周静娴对周氏皇室的责任感,以及对皇家的维护。
让周静娴夹在其中难做,并非他的原意。
但少了这个缓冲地,让他直接与老皇帝谈条件,光谈利益不讲感情,多少缺了些人情味,也无法让老皇帝真正的共情宁家的遭遇。
老话说得好,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宁家在金陵府做事太过至纯至善,假如什么都不求,迟早也会让人诟病。
而与老皇帝讨价还价,既能求来好处,也能证明宁家是世俗中人,所谋只是些许利益,反倒会让老皇帝放心。
没办法。
谁让他喜欢沈小姐,日后定会与沈家走得很近。
以前在金陵,山高皇帝远也就算了,老皇帝最多以为是年轻男女胡闹。
如今在老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