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番外一 回归故里(2 / 5)

安乐天下 弱颜 4023 字 2021-06-15

他还有两个过继来的弟弟,纪晓藏和纪晓荣。三人同在纪二老爷膝下读书,先后考中进士。纪晓藏和纪晓荣也都进了翰林院。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长生的名号。长生的大名几乎没什么人提起,在家中,人们都称呼他的小名长生,而到了外面,人们则更喜欢称呼他一声纪三元。

没错,长生就是大秦继谢阁老谢三元之后另外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郎,而他考中状元的年纪,还比当年的谢三元年轻了将近十岁,可谓是惊才艳艳。

更巧的是,长生的座师正是谢阁老。

而这一老一少两位三元的缘分还不仅仅于此。长生幼时虽是纪二老爷启蒙,但是后来读书却多蒙谢阁老的教导。其中一半是纪太后牵线的缘故,另外一半,则是谢阁老早就相中了长生是个难得的读书的苗子。能将长生收入门下,是谢阁老平生第一大快事。

这句话,是谢阁老亲口所说。

这三元师徒的事情是大秦的一段佳话,广为人所传颂。

当然,长生还成了谢阁老家的乘龙快婿,则又是另外一段佳话了。

馨和堂。则是纪三老爷这一支了。与纪大老爷早就辞官,以及纪二老爷告老还乡不同,如今纪三老爷依旧在朝廷为官。

建平一朝,大秦刚刚经历了内忧外患,百废待兴,多亏纪三老爷任了户部尚书,多方筹措、长袖善舞,到了天保四年的时候,国库已经渐渐丰盈了起来。

就在天保四年,纪三老爷被加封为逍遥侯,子孙世袭罔替。

纪家三支,唯一有世袭罔替爵位的并不是长房的馨华堂,也不是出了垂帘听政的纪太后的馨美堂,反而是这位以出海贸易起家的馨和堂的纪三老爷。

对于此事,朝堂内外颇有些议论,有的说是纪太后自幼就与这个小叔叔感情甚笃,所以难免偏心这个小叔叔,也有的说纪太后认理不认亲,纪三老爷受封,完全是因为他对大秦的功绩。

不过,不管怎么议论,人们对于馨和堂的这个爵位,却是没有异议的。因为不管怎么样,他们都不得不承认纪三老爷的功绩。

纪三老爷的功绩,同时也是纪太后的功绩。后来大家当然都知道了,出海贸易,购买粮食,寻求番粮良种等计划,当初都是纪太后亲自制定的。

四月芳菲,纪二老爷和纪三老爷扶纪老太太的灵柩回到了清远。纪大老爷早就带着人等候多时了。纪老太太灵柩回乡,自然要与纪老太爷合葬。

要打开纪老太爷的坟墓,纪大老爷虽是纪家长子,在这件事上却不敢独断。而且,他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