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16章 两条咸鱼晒江滩(2 / 6)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5005 字 11个月前

一般,彻底放弃治疗了。他很是随意的坐在江边的沙地上,提前感受被罢官后回家赋闲的敞亮与豁达。

捞了这么多,保命大概是无碍了,想到这里,郑叔清面露苦笑。

这位长安城大明宫里的“圣人”,可真不是一般贪心呐。

“使君啊,暴利的行业,是无法持续的,除非有官府的力量介入,以税收的形势进行垄断销售。

你看现在这漕船定制已经变相的成为了一种税收,哪怕各地已经开建新槽船,通关凭证却死死的被官府拽在手里,漕船的价格一点也没降低,多的钱都被各地府衙搜刮走了送往长安了。

我听说现在各地商贾们戏称其为:入漕税。千百年后,使君可就出名了呢,作为第一个收入漕税的刺史,名垂千古。”

方重勇看郑叔清一副放弃治疗的模样,忍不住揶揄道。

“你就少说两句吧,这漕船强制统一标准,到底是谁搞出来的,别人不知道,你难道还不知道?”

郑叔清懒得跟方重勇这个“罪魁祸首”聊天。

“郑使君不要有怨气嘛。”

方重勇坐到郑叔清旁边,同样眺望着江面,他们二人此刻就像是两条咸鱼一起在江边上晒太阳。

睁着眼是晒,闭着眼还是晒!

“郑使君,想不想听一个故事,跟圣人有关的。”

方重勇忽然冷不丁询问道。

郑叔清此刻跟死狗差不多,哼了一声没说话。

“圣人啊,在设立节度使之初,就防着他们叛乱,有各种制度对他们掣肘,并且很多时候,战争所需的粮秣与军饷,并不完全是由本地提供的。一开始呢,这样做倒也问题不大,因为节度使麾下还有很多府兵,经常进行轮换。”

方重勇的话说得不是没道理,但郑叔清搞不懂对方到底想说什么。他只是个精通民政的地方官员而已,说什么节度使,那真是抬举他了。

“所以呢,那又如何?”

郑叔清忍不住询问道。

“圣人认为,如果在边疆屯田,单独供应藩镇之军,其实应该也够军粮了,事实上,军粮这部分,现在已经很少由中枢提供了。

但军饷还是被朝廷死死的捏在手里不肯放松。边镇产出的财帛,相当部分还是需要运回长安,财权并没有完全被节度使所掌控。

比如说剑南军与南诏这次对垒,朝廷按王昱的计划按兵不动,他麾下的兵马就不能乱动,因为没有赏赐,无以成军。

朝廷明面上没有让各地府衙出钱,所以才有章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