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人家才无法找上咱啊。”
县令眼睛一亮,也很佩服徐麟的“以追为逃”之选。
但他却哪里知道,徐麟心里憋屈得不行。福王的那靠山混蛋万历,起码还得活两年之久,难道这两年之中自己都只能“追逃”在外?靠,老子混得好背啊!
幸运的,徐麟虽然某些方面混得背,另外一些方面却混得很好。
因为,他很快便成了有自己“队伍”的人。
徐麟在太和县停留的一天之中,火速办理了文牍,派出了全部的十名随行缇骑,会同杨河森的三十名衙役,押着三辆装着蒙古人的囚车去南京归案。
而这时,二十天之前徐麟给老大骆养性的一份请求,也得到了应天镇抚司的正式回复:鉴于华安邦及其召集的江湖好汉,在追捕番邦奸细的行动中深有效力苦劳,今允副千户徐麟之请,参与行动的江湖好汉,一律整编为南直隶锦衣卫力士,华安邦授官百户之职,另四名知名义士沈柯、穆林、薛峰、谢浪授予试百户头衔,一起协同副千户徐麟指挥这四个新编总旗的力士!
这便是锦衣卫的好处,编制敞开得毫无限制。
明末的锦衣卫,人事膨胀得恐怕骆养性他爹都说不出个准数来。徐麟有一回问骆养性,锦衣卫到底有多少人,骆养性说,金銮殿上的仪仗队大汉将军就有五千之众,全国缇骑大概五六万。所以别看锦衣卫是千户百户的名称,却和卫所正规军有着天壤之别,常常一个千户手下人有三四千呢,不然,全国才十四个千户,哪来的五六万之说?
而这也是徐麟改造汪文言老班底,进行“去汪化”的重要步骤。
既然小骆是自己的老大,老骆又是小骆的亲爹,而他执掌的锦衣卫竟是如此好塞进编制去,凭什么不使用这种便利,给辛辛苦苦的江湖好汉们一个公家饭碗吃吃?出来混的,都不容易,大家给咱卖命跑腿,怎么着也别亏待人家,这才是真正的收服人心。仅此一举,华安邦的二哥帮他们请示饭碗,华安邦的大哥帮他们批准饭碗,华安邦才能真正树立起在江湖好汉中的威信,呵呵,用不了多久,记得汪文言的人,只怕会少掉很多呢。
果然,徐麟将这份应天镇抚司的宪令一宣读,“哄”的一声,江湖好汉们,不,应该说是新编锦衣卫力士们,激动了。。。。。能不激动吗?实话实说啊,对这些人来说,江湖义气再怎么重要,衣食盘缠却是现实的,养家糊口也是做人责任,升官发财更是正当追求,而徐麟三兄弟的一纸宪令颁布,正是圆满了他们的江湖义气,解决了他们的衣食盘缠,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