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开始向关内延伸。龙口街周围的大小村镇更是已经形成了一个密集的情报网。
老中医李济棠虽然已是近六十岁的人了,但精力却不减当年。冯华和邢亮提供的一些中成药新配方,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也让他焕发出极大的热情。他对这些新制剂的开发非常上心,邢亮也截长补短的去药厂与老人探讨。在他们的努力下,制药厂很快就形成了生产能力,除了对外进行销售外,还为义勇军提供了大量的治伤药品。
最让冯华感到兴奋的是发现或者说是挖掘出了几个人才。冯华当初关注的王承斌和冯德麟,在军校的学习中都展现出了相当突出的军事才能。尤其是冯德麟,不但各项军事课程进步极快,而且还表现出了非常强的组织领导能力。特别是当冯华从黄德贵那儿了解了冯德麟过去的一些情况后,更是觉得他极有可能就是那个曾经跟张作霖分庭抗礼的“冯德麟”。
那天,黄德贵前来汇报聘请洋人老师的事,在聊到军校时,忽然提起了冯德麟。他说:“大哥,这批军校的学员里是不是有个叫冯德麟的?”
“是呀,怎么,你与他熟?”冯华随口问道。
“可不是咋的,他当初投奔义勇军还是找的我呢!”
冯华来了精神:“啊?德贵,你把他的详细情况给我介绍一下。”
黄德贵虽然不知道大哥为什么对冯德麟那么感兴趣,还是一五一十的把冯德麟的来历说了出来。
这冯德麟原名冯玉奇,为人十分豪爽且极讲义气,曾在县衙里当差。黄德贵与李九杲拉起杆子后,曾为了一桩买卖,通过朋友找过他帮忙。谁想这件事不知怎么传入了县太爷的耳朵里,虽然没有抓住真凭实据,但他也因此被解了职。冯华他们前一段儿扩军招兵时,冯玉奇正好带着十几个人前来投奔李九杲、黄德贵。报考军校前他才将名字改为冯德麟。
冯华此时不禁有些兴奋,将黄德贵的介绍与自己掌握的资料相互印证,已经基本上可以确定这个“冯德麟”就是那个曾经与张作霖齐名的“冯德麟”。他可是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后,遇到的第一个历史名人。
无独有偶,因为改名字,冯华在几天以后又发现了一位名人。那天冯华去技术学校讲政治课时,一位叫马忠骏的学员询问什么是民族资产阶级。“马忠骏”,这可是冯华非常熟悉的名字:因为冯华的父辈当年响应**的号召“上山下乡,屯垦戍边”,连带着他也对屯垦产生了兴趣。上高中和大学时冯华特别注意收集有关东北开发屯垦的资料,在这些资料中他结识了“马忠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