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24、天下之担,他叫林墨书!(跪求数据)(2 / 3)

营,但双方都是大明的君臣,无疑最后都希望大明好。

自从当初举事以来,燕军就处于绝对的劣势。

虽说朱允炆掌兵能力弱,但燕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甚至有很多次,朱棣都陷入了几乎绝望的境地。

而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万千将士,可都是大明的好儿郎,这都是对于大明国力的损耗。

若是这本日记能早一点公布于众,那么这一切的流血就都可以避免了。

在叹息的同时,姚广孝心中也是多了几分庆幸。

单单朱元璋和朱棣的父子情深,却不过是锦上添花,能让朱棣心里好受些。

这些在姚广孝这样的人眼中自然是可有可无。

而最为重要的是,此时有了这本日记,让他们后面的事情就会顺利、轻松很多。

毕竟攻下这应天府,仅仅是靖难之役的第一步。

而稳固大明的局面,才是最后的成功。

如今有了这本朱元璋留下的日记,那就没有人再敢多言,事情就终于是十拿九稳了。

“时局无奈啊!”

朱棣也是叹气道。

他此时完全能够明白当时朱元璋的心境。

毕竟他那时候已经知道自己年月无多。

作为一国之君,哪怕是他有心更换储君,也万万不可能去冒险。

回顾历史,历朝历代以来的每一次储君更替,那都是王朝动荡之机。

万一他当初刚刚废了储君朱允炆之后他就死了,那必然会引起朝野震荡。

而到了那时候,各种势力明争暗斗,对于大明来说就会是更危险的麻烦。

这样想着,朱棣就愈发察觉朱元璋的不易。

都说一国之帝王是紫微星下界,臣子跪于丹墀之下,山呼万岁,如众星拱卫。

但其实紫微星不过天幕中微不足道的一点,到底不能一手遮天。

所以皇帝必须日理万机,孜孜不倦。

而且同时还得靠下面的臣子办事,共同维护社稷安稳。

虽然皇帝有着无数王公大臣前呼后拥,从者如云,但如果真大难临头,最后能信任的有几个?

稍有不慎,身边人面目一翻,变生肘腋,反噬其主,皇帝就要轮流做了。

朱元璋以史为鉴,懂得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的道理。

所以他操劳一生,极力避免前朝犯过的错。

这才有了如今蒸蒸日上的大明朝。

但即便如此,他一个人最后拼了命也无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