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国力来到顶峰,甲兵十万,且精锐勇健。
三曰边关流失,因边关把控不严,大量铁器、金属流入鲜卑,鲜卑甲胄武器提升巨大,且有诸多汉人逃往鲜卑,成为鲜卑智囊,实力已超昔日匈奴。
四曰得不偿失,若战争不能迅速结束,便会陷入消耗,以举国之力战鲜卑,使内陆虚耗殆尽,甚至他还做了比喻,鲜卑之痛,如手脚芥藓之小患,而内陆困顿如胸背毒疮之大患,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蔡邕深得刘宏器重,先前修《熹平石经》,如今修《后汉史》,皆由其主导,包括不久前他上疏七事,刘宏也多半采纳。
但此次,刘宏不仅未采纳,且极为不悦。
所谓未战而怯,大抵如是。
且蔡邕为杨明所做之赋他也已经有所耳闻,杀王甫便为真英雄,伐鲜卑这等英雄之事却不可为?
群臣持反对者仍为大多数,刘宏起身俯视群臣:“若卿等能如曹节般散尽家财为国筹集军费,我便依了你们之言。”
刘宏此言一出,德阳殿鸦雀无声。
望见朝臣反应,刘宏内心冷笑一声,便转身离殿。
北伐鲜卑之事,由此而定。
……
这一日,杨明正与杨琦商议何日前往北海,却收到蹇硕差人递来的口讯。
杨明不由皱起眉头。
“出何事了?”待传讯之人离去,杨琦便开口问道。
“陛下欲让我随军北伐。”杨明开口道。
“怎会如此?”杨琦脸色大变。
此次北伐他也反对,他为侍中,对边境局势了然于胸。
桓帝时期边郡尚与鲜卑互有胜负,现在只剩被动防守,无论战力、士气皆为谷底,强行出征胜机渺茫,随军北伐九死一生。
杨明这是刚刚出了虎口,便又要入那狼窝?
“曹节进言。”杨明接着说道。
杨琦闻言沉默,这便是宦官报复。
杨明也陷入思考。
他也预料到宦官们会报复,只是没想到来得那么快。
在雒阳他是安全的,因为他死了的话明摆着就是宦官动的手。
但等出了边境,就算还是不敢明着杀他,要弄死他方法很多,比如安排他和田晏或者夏育一路什么的。
这种操作不管是史书还是影视剧里面,都很常见。
他此时的处境,大概也是无人敢对抗宦官的主要原因。
刘宏依靠宦官掌控皇权,宦官们耳边风吹起来,士人根本无力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