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见王正见并未爽约,心情舒畅。
安禄山羽翼渐丰,李林甫已不能完全制之,亟需寻求其他边镇的支持。安西始终由李林甫遥领,最是放心;河中的阿史那旸虽飘忽不定,但眼下还算驯服;朔方李光弼不偏不倚,李林甫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替代人选。若程千里顺利接任北庭都护,李林甫
(本章未完,请翻页)在西北边镇的威望将达到顶峰,其因王焊谋逆案而折损的权势就能有所恢复。
“既然哥奴认可,朕就放心了。此事待封王、拜相议毕再拟旨。至于王卿入京担任何职,容朕三思。”李隆基也喜见王正见进京。
“父皇,儿臣还有个不情之请。”李亨见李隆基心绪不错,起身拜道:“建宁郡王年近弱冠,按礼当纳王妃。前些时日,他偶遇王都护之女王绯,心甚喜之,求儿臣做主。但某念宗室不得结交边将,不敢应其所求。今日既然定下王都护来京任职,儿臣想着,如此也就少了层顾忌。故斗胆请父皇做主,为建宁郡王赐婚。”
众人骤听此议,除了王正见、杨国忠和安禄山,都十分茫然,不知李亨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杨国忠虽早已知之,却并未多想其中之深浅;安禄山倒是念及儿子尚主之事,琢磨着趁热打铁;王正见没想到太子会在朝议时抛出王绯的婚事,心中则隐隐有点不安。
“原来王卿家不光儿子才华横溢,女儿也娴淑动人。朕虽可赐婚,但也得问问王卿的意思。”李隆基对李俶、李倓两位皇孙比较器重。
“回陛下,犬女乃侧室张氏庶出,寒门蒲柳、才德浅薄,恐配不上建宁郡王。”王正见不料自己决意入京后,太子仍惦记联姻。
“太原王氏岂是寒门?”李隆基笑道:“亨儿,建宁皇孙是要立王妃还是纳侧妃?”
“若是纳侧妃,不敢劳烦父皇,更不敢高攀太原王氏。”
“建宁皇孙眼界颇高,平凡颜色难入其眼。难得他如此动心,朕岂能不成全?”李隆基想起虢国夫人所托,心泛春潮:“至于嫡出、庶出,嫁入天家后岂有差别。不知王卿可否给朕做媒的机会?”
“谢陛下赐婚!”王正见看出李隆基心意已定,想到建宁王风评尚佳,女儿对他也不算厌恶,只好应下。
“陛下,你也得给老安家做个媒。”浑身肥肉的安禄山跳出来插科打诨。
“不就是令郎庆宗意欲尚主吗?朕就赐荣义郡主与庆宗郎君喜结连理。”李隆基早从宗室中挑好人选。
“多谢陛下!吾一粗鄙胡儿也和圣人连上亲戚了!”安禄山喜不自胜,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