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五十六章:见微知著论治边 二(1 / 4)

大唐西域少年行 海命 3040 字 2021-06-14

王霨也去商队驻地探望过苏十三娘和阿史那雯霞,还曾在如意居驻地附近碰见一个面熟的行商。

回到军营之中,王霨才想起,那个高大的行商就是在大食探子潜入庭州城时,第一个听令卧倒之人。

商人的逐利本性令王霨深深感慨,《资本论》中的某些经典论述,确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勇于冒险的商人,整个人类社会才能不断交流和发展。

穿越以来,王霨发现,大唐虽然“重农”,却并不过分“抑商”,故而大唐的商贸往来十分繁荣,这令他特别欣慰……

咴咴的马嘶声打断了王霨的遐思,他抬眼一望,原来是大营辕门外,有位唐军斥候正急匆匆地挥鞭策马,朝大营狂奔而来。

大军无论是行军还是安营扎寨时,都会派出数百名斥候,在四面八方打探和警戒。因此,不时会有斥候营的轻骑疾驰而来,将各种信息汇集到杜环的军帐之中。这些信息经杜环梳理后,将会记录在册,然后及时呈报王正见等人。

王霨刚才就是在帮助杜环处理誊录信息。如果只是单纯的文字工作,对他而言,难度其实并不算大。在前世的时候,王霨本就认识绝大部分繁体字,并会写一部分。穿越之后,融合两世记忆的他,文字功底更是远超十岁少年的平均水平。

但信息的内容涉及到大军远征的组织、沟通、协调等方方面面工作,这对除了军训就再以没有参加过任何军事活动的小白领而言,还是有相当的挑战度的。

通过参与学习,王霨发现,组织大军行进,确实是一件非常复杂而枯燥的工作。别的不说,单是军粮给养,就需要提前筹备,协调多方力量。

北庭兵马从庭州西征,走的并非商队常走的丝路北道,而是更靠北的阴山道。也就是从庭州向西北,穿过阿拉山口抵达夷播海,然后转而向东南,到弓月城。再从弓月城向西南,到达碎叶城。大军以碎叶城为前沿基地,由此沿着素叶河谷向西征伐石国。

之所以如此曲折行军,而不选择距离更近的丝路北道,是因为从庭州直接向西翻越葱岭的山口抵达弓月城的地形过于逼仄和险恶。数百人的商队通行问题不大,却不适合数万大军通行。而阴山道全程基本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唯一的山地阿拉山口,地势也较其他山谷开阔得多,更适合带着辎重和器械的北庭兵马行军。

阴山道地势平坦,但如此漫长迂回的行军路线,大大加重了沿途补给的负担。

出阿拉山口之前,沿途密布北庭都护府下辖的各军镇和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