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58章永乐盛世,万邦来朝!(1 / 2)

汉武大帝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汉武大帝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他是第一个用“罪己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

这是为数不多勉强和秦始皇齐名的帝王。

朱元璋心情大好,“萧然,给咱继续是!”

相比起朱允炆血压高升,朱元璋还是更喜欢听萧然说朱棣的功绩。

“说到哪里了?”

“说到对西藏实行政教合一政策。”旁边的朱标提醒。

萧然点点头,“外交上,老爷子还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文化上,修《永乐大典》,又疏浚大运河,营建北平紫禁城...”

“下西洋作甚?咱不是海禁了吗?”

朱元璋很不解,这和朱元璋之前政策背道而驰了。

朱元璋洪武四年十二月,朱元璋命靖海侯吴祯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元三府军士及兰秀山无田粮之民隶各卫为军时,就宣布“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洪武十四年十月又宣布“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海禁可以算是明朝的一个祖制。

朱元璋对“海外贸易”可以说是“深恶痛绝”。

一次“禁海”无法体现他对此事的重视,还要一次次的“鞭尸”。

从唐朝开始,华夏就同周边各国有大量的海上贸易,而负责海上贸易的机构就是市舶司。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分别于洪武三年和洪武七年,两次裁撤市舶司。

这是在告诉世人,朱元璋海禁的决心。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又一次下令,严禁沿海的居民与周边的诸国人员往来,这是朱元璋对海外贸易的第一次“鞭尸”。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在之前严禁本国人员与外国人员往来的基础上,又颁布了新的命令,严禁外国人进入本国,这是朱元璋的第二次“鞭尸”。

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下令,禁止民间买卖国外的物品,这又是一次“鞭尸”。

洪武三十年,朱元璋死前的头一年,又一次下令禁止通番,这是朱元璋最后一次对海外贸易进行“鞭尸”。

为了防止倭寇对东南沿海的侵犯,朱元璋决定以“海禁”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朱元璋看来,海外贸易对于明朝的经济起不到什么重要的作用。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对农耕经济的重视自然远远大于海外贸易的心态就推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