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内室,屋内只有一铺炕和几床被褥,还有一口上了大锁的木箱子,正前方摆着一块灵位,正是老真人的结发妻子——林晗秋的。”
“林晗秋?”金蕾听到这个名字,不由得心头一颤,问道:“这个林晗秋是吉泰真人的娘?”
“怎么了?”四叔诧异地看着金蕾,愣了愣神,然后用力地点了点头。
我也纳闷了,看着金蕾,问道:“怎么,你认识这个林晗秋?”
“我怎么可能认识,但是,这个林晗秋我们很熟悉。”
“熟悉?”
“是的,这个林晗秋是清末著名画家林嘉的女儿。”
“那有怎么了?难不成你对画画有兴趣?”我还是云里雾里。
“不是,林嘉是一位著名的仕女画画家!”
金蕾这么一说,我顿开茅塞,“原来如此!”
林嘉(1874—1939),字咸甫、瑞亭,号汉仙、东山渔子,福建诏安人。清末民初著名画家,擅画人物、花鸟。林嘉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渔民家庭,曾当过学徒制作银器,业余自学绘画,以画仕女为主;年少时拜诏安画派著名画家马兆麟为师,改画山水、人物、鸟兽、鱼虫;清光绪中期东渡台湾,以“教画养画”的方式游历台湾,结交贤人雅士;1904年,中年的林嘉携幼子到厦门,受林尔嘉先生邀请,在厦门鼓浪屿菽庄花园开设“东山瑞亭画室”;晚年回居东山(古属漳州府诏安县),不久病逝,享年66岁。
林嘉画路很广,技法全面,无论是工笔重彩、浓墨写意,还是花鸟、人物、山水皆臻其妙。他的白描人物技法追崇陈老莲、任伯年,铁画银钩,行笔劲健,造型准确。没骨花鸟画的技法受其老师马兆麟的影响较深,到后期又融入了海派和岭南画派的风格,色彩鲜明艳丽,意趣盎然,却不落窠臼,不谐流俗。其一生作品博得人们的好评,民国时福建省长刘通赞其画“擒捉造化置笔端,玄机发露物态穷”。其作品畅销于东南亚各国,除了厦门市博物馆收藏的工笔设色花鸟四屏幅外,还有收藏于泉州开元寺藏经阁的《罗汉图》。绘画之外,他还擅长作诗,所著诗文格调高雅,著有《东山集》。
“看来,你师父的画技是从林晗秋那里学来的。”
四叔没有表态,继续说道:“屋子显然是很长时间没有人来过了,四处落满了厚厚的一层灰尘。 老真人恭敬的走到林晗秋的灵位前,深鞠一躬,又点了三根香,落身跪在了地上,磕了三个响头。边磕边念叨着:娘,儿子不孝。他在祭拜时,玄青铺好了被褥,倒在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