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修道的,粗看起来跟常人无异。可当我留意到他们耳朵后面的刺青时,眼睛却象是被针刺扎过了一般。
我知道这两个人绝非常人,看来我是非接待不行了。
只是不知道,他们是如何找上我的,又怎么会找到了这里。
察觉到我的目光,两名道士向我走了过来。
当先半步的是个年迈的老道士,发鬓斑白,脸上满是皱纹,宛如陈年的树皮;稍稍落后半步,怯生生躲在老道士背后的是个年轻的少女,似乎是不习惯接触生人,显得有些拘谨不安。
见我有事,徐多宝知趣的打了声招呼,主动把地主之谊让给了我,自己却带着徐雅娴先行离开了。
看着眼前这两名不速之客,我实在觉得有些头疼,却也不能将他们拒之门外,只能把他们迎进了会客室里。
“道长请!”
“有礼。”
关上会客室的房门,我正准备招呼两个人坐下,这时候,就看到那个老道士口中轻声吟唱起一句拗口的先秦古言,同时双手在左胸前合拢,指尖交叉对叠,做出一个古怪的手势。
“您念得可是先秦古词?”这先秦古言我虽不精通,但是这就好比是安身立命的手艺,在禹陵你多少得会一点。
听到我的话,老道士昏沉沉的眼睛中闪过一丝神彩,原本略显佝偻的腰顿时挺直了几分,神色肃穆地在他的右胸位置结出一个相同的手势,用一种奇特的腔调再次吟唱了一遍。
“要是我没有猜错,这应该是流传于川西一带的先秦古词,是秦国攻取蜀地之后才诞生的,不过我才疏学浅,未能参透深意。”
我这话自然是谦虚表达,他这两句先秦古言,以及做的古怪手势,并不是简单的先秦古辞,其实是道家流派中世代相传的“切口”。之所以说是“切口”,倒不是真的用来接头所用,主要是因为这些道家流派比较特殊,主业不是修仙炼丹而是降妖除魔。
这些道士行走江湖,遇到同门,或者是同行,就会用这种“切口”进行交流,只需要听古辞,观手势,就可以认出各自所属的脉别。
那个老道士笑而不语,说道:“你太谦虚了,贫道的这套先秦古语是传自我的师傅,而我师傅又是太师傅教授,说到底,这套古语真正的源头不在我道门,而在——”
他故意顿了顿,然后才继续说道:“禹陵!”
没想到这个老道士已经知道了我的身份,这令我更加怀疑他们两人的身份。虽然我基本可以确定这俩人应该是川西一带的降魔道士,可我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