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十六章 不装了(1 / 2)

诸葛亮到手,刘协这心情大好,这几日可没少叠罗汉玩。

刘协年初会向几位重臣大概说一下自己今年的设想与目标,然后让几位重臣具体商议下如何着手实施,最后由尚书台拟出具体方略施行,刘协要求贾诩半个月给自己做一次详细的报告,一是这半个月做了什么事,效果如何,问题与难点在哪,如何解决,二是说一下后面半个月要做什么事,安排谁去做,要达成什么样的效果。每一个月,刘协会召集朝廷几位重臣回顾一下上个月朝廷做了哪些事,有什么经验教训,下个月着力要做什么事,达成什么目标,思路如何。

这样的问政方式,刘协自己倒没什么,却让贾诩以下的臣子官员叫苦不迭,幸好刘协没在军中这么搞,不然怕早就被乱兵砍死了。

诸葛亮入朝后,刘协把问政的时间延长至了一个月与三个月,贾诩与诸葛亮也就不用管得那么细,毕竟都说诸葛亮是累死的,刘协也得省着点用。

赵云那里迟迟没有消息,刘协眼见冬去春来,在与贾诩、诸葛亮、杨彪、段煨等人商议后,决定了下一步的方略。

朝廷养精蓄锐,自然不是为了固守关中来圈地自萌的,缩着的拳头,终究是要伸出去打人的。

刘协提出了两个选择,南阳还是河内。

从战略层面上看,据河内,可虎视中原,得南阳,则俯瞰江淮。

刘协不过稍一点拨,贾诩等人便提议先取河内,理由很简单,如今天下群雄中,以袁绍势力最大,进据河内,一则可以趁兖州吕布与曹操争雄,无暇西顾之时,向东扩充。二则可以扼制袁绍势力南下。三则可以等待机会解决并州问题。

尤其是并州问题一解决,到时的关中,东有太行山脉为据,南方更是群山峻岭,深谷险关以为凭。西面有凉州为纵深,通连西域,北面最大的危胁匈奴正陷入内乱。

商议既定,便是如何图之的问题。

按照刘协向东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想法,取河内为东进北上的桥头堡后,朝廷接下来要力争解决并州问题。

河内太守张杨是个很有意思的呢。

乱世之中,很多人有野望有雄心,信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很多人抱着成规,不敢逾雷池半步,誓死也要做个臣子,更多的人则是为了个人与家族的命运,随波逐流,朝秦暮楚。

张杨这个人,似乎哪种人都像,哪种人又都不能概括他。

张杨是一个矛盾复合体,他是一方之雄,控扼河内,结兵自守,张杨也是大汉之臣,刘协要美人送美人,要粮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