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的哨塔,哨塔上隐隐有哨兵晃动。
萧延年一摆手,止住了骑兵对上前,他策马疾奔,向哨塔奔去,哨兵早已发现了一名骑兵奔至,此时唐营内已是一片混乱,一名骑兵奔至已不值得大惊小怪。
哨兵举起军弩瞄准了奔来的骑兵,可就在这时,一个小黑点在他眼前出现,不等他反应过来,‘噗!’地一声,一支利箭已射穿了他的头颅。
连惨叫声都没有,哨兵尸体从哨塔上滚落下来,萧延年冷冷收起弓,向远处一挥手,四五名士兵飞奔而至,他们没有骑马,在空旷的原野里显得格外渺小。
他们只有二十人,不能让大营内的唐军发现他们存在,目标必须越小越好。
此时唐军已被东大营的隋军进攻转移了注意里,三万唐军几乎都集中在东大营。而在西南角只有千余守军,稀稀疏疏的分布在数里长的防御线上。
如果隋军是数百人出现,肯定会被发现,从而引起守军警觉,而四五名隋军士兵的目标实在太小,没有人会注意到他们。
五名隋军斥候一起动手,迅速拔掉了部署在西南角的一片矛刺,短短的一盏茶时间。便开辟出一条宽一丈的通道。推开围在内圈的大车。
这时,萧延年再次挥手,后面的十五名骑兵策马飞奔而至。五名隋军飞身上面,和众人一起奔进了唐军大营。
他们的装束和唐军完全一样,他们在唐营中奔驰。没有人会想到他们竟然是混进大营的隋军斥候。
隋军的突然杀至使唐军没有准备,他们来不及拆除营帐,而外围的唐军哨兵已撤离,这便留下了一个隐患,如果是屈突通,他会很清楚这种隐患。
但对于较为平庸的常何,在忙乱中,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隐患,而没有一点作战经验的齐王。他更是意识不到,但对身经百战的杨元庆,他却非常清楚这种隐患的存在,并且要充分利用他。
杨元庆用两万骑兵作为诱饵,吸引唐军防御东营,就是为了给萧延年率领的斥候小队创造机会。
二十名隋军斥候穿过一座座营帐,一直奔至东大营处。三万唐军几乎都密集在此处,最东面是一万密集的长矛兵,已经列阵就绪,喊杀声震天,正和冲进大营的一千陌刀重甲步兵鏖战。
在他们身后是撤下来的八千弓弩兵。然后是三千骑兵和五千刀盾兵,还有五千守军则零零星星分布在大营各处。
萧延年见没有人注意到他们。他一声低令,众人策马向一座大帐奔去,大帐外插着几根火把,萧延年纵马奔过,侧身拔起火把,向大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