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海敲开了第一户的院门。
一个妇女探出头来,像防贼似的打量易中海。
易中海笑着问,“这位大姐,我问一下李长顺家怎么走?”
妇女觉得易中海不像是坏人,这才说,“我隔壁就是。”
易中海一愣,更生气了,顿时瞪起眼,把那妇女吓得缩回了头,咣当关上了院门。
原来李长顺家就在村口的右边第二户,结果被秦平耍的围着村子绕了一大圈儿。
但也没辙,他又不认识陈秦平,只能干吃这个哑巴亏,然后去敲李长顺家的院门。
“来了来了。”
门开了,多岁的李长顺站在门内看着易中海,一脸惊愕。
易中海笑道,“老李大哥。您不认识我了?”
“哎哟,这不是中海吗?你怎么来了?快来快进来。”李长顺带着几分慌张,把易中海迎进了院子。
易中海看了看院子,土墙,土地,土坯房,满眼的黄土。
这时候的农村就是这样,整个村子没有一栋转瓦房,家家户户都是土坯茅草房。
易中海拎着两瓶酒和两包点心跟着进了屋。
屋里土墙,土炕,土灶也全是土,没什么家具,十分简陋。
里屋墙上有一面镜子,镜子下面一把椅子,旁边的小破桌上摆着刮刀剪子还有剃头推子。
原来这李长顺是个剃头匠,年轻的时候一直混迹京城,解放后村里分了地,就回来了。
易中海把酒和点心放到土炕上。
李长顺讪讪笑道,“中海啊,来就来吧,还拿什么东西啊?”
易中海笑道,“老哥哥,这算起来咱俩一年多没见了吧?”
“可不是吗,你快坐,我给你倒水。”李长顺身材消瘦,满脸皱纹,看起来好像多岁。
剃头匠街边摆摊儿,日晒雨淋,人老的也快。
加上本身这个年代生活贫困,导致营养跟不上,人也比现代的人老的快,而且寿命还非常低,能活到六十那都算是高寿了。
易中海接过碗喝了一口水,客套几句之后便进入正题。
“老哥哥,这次我来是有求于你啊。”
“有事儿您尽管开口。”李长顺客气道。
易中海说,“我徒弟今年老大不小了,都二十四了,到现在还没个媳妇。我来这里是想让你帮我看看,你们这庄上有没有年轻姑娘帮着介绍一个。”
“姑娘倒是有那么几个。”李长顺皱着眉说,“可就是不知道你徒弟有什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