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九九四章:撑伞(1 / 3)

懒神附体 君不见 2159 字 2021-06-14

readx(); 熊孩子科技和懒神科技还不太相同。

陈浩聪他们并不是太排斥各种记者,所以这次火箭发射时,各国的记者都不请自来。

在发射之前,因为指挥室的空间不足,或视野也不太好,所以他们大多都在各自的船上,远距离拍摄。

但此时,不知道多少的记者,都围了上来,对着这巨大的火箭拍个不停。

可回收火箭这个概念并不稀奇。

马一龙的火箭,就是以可回收为卖点的。

在火箭发射过程中,火箭的燃料只占成本的不足百分之一,剩下的大部分成本都在火箭本身。

昂贵至极的发动机,价格高昂,用一次就报废的飞控系统,以及要求极高,生产加工非常困难,却只是消耗品的火箭箭身。

这些都是火箭的成本。

但这笔成本,其实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只要在火箭发射之后,将火箭回收。

但……只是理论上可以。

因为火箭的瞬间爆发力和推力实在是太大了。

在经过几分钟的爆发和超级严峻的环境考验之后,火箭本身遍布各种暗伤,检修、修复的成本,甚至比重新制造还要高昂,而且也无法保证其可靠性。

直到熊孩子科技设计出了眼前的“大头娃娃”火箭。

得益于金属氢合金的卓越性能,它可以像战斗机的发动机一样反复使用,运转数小时或者数十小时才需要一次检修。

而火箭发射,通常都是几分钟,十多分钟就已经完成。

在这种技术之下,火箭的发射成本,真正只剩下了燃料费和并不昂贵的折旧费。dudu1();

此时来采访的记者,大多是有一些专业知识的。

就算是没有专业知识的记者,背后也有一个庞大的智囊团或者专家顾问团在指点。

发射时,熊孩子科技展现出了惊人的火箭推力,它在发射过程中,非常自由地横跨了几个不同的轨道,飞了远超普通火箭的航程。

当时他们觉得熊孩子科技可能是发射失败了。

现在看来当然不是发射失败,而是在炫技。

但那一波三折的过程,对他们的震撼,却远不如“大头娃娃”在发射之后,自动回收带来的震撼更大。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横跨多个轨道,只要找准发射时机,计算好变轨角度,很多火箭其实都可以做到。

但是……能够在飞行数千公里之后,还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